几年以前,我的孩子曾经问我:“妈妈,如果我将来很平庸,你会不会失望”?
我生活在东方社会里长达几十年,那种集体竟争的焦虑长年围绕着我,很多人在那样的压力下有很深的迷茫,循着这样的迷茫,我转向北美。
于是,我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的个体经验下的“竟争”,并且它的真正的意义得以呈现,也有所改变。
居住在加拿大广大地区的华人聚居地,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遇到很多困惑,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在北美时空“并行文化”中所遇到的差异与分歧?应不应该有绝对的对策或原则?有哪些做法是我们应该借鉴或摒弃的?孩子究竟应该怎样成长?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到几位有代表性的加拿大少年,以此搭建平台引出开放式话题,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Jessica
年龄:11岁
居住地区:North York
Jessica在北约克地区的一个小学校读书,这所小学校原本平淡无奇,近几年却突然在菲莎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报告上排名第一,这也是很多华人为什么聚集此地的原因。那么学校内部环境是怎样的呢?
记者到学校时正是午餐时间,几乎全校 的学生都在一楼的大教室吃午餐,楼道里很暗,学生正往出走,很拥挤但非常有秩序,教室里也非常暗没有光线,与英国传统老学校的样子几乎没什么两样,中间横 七竖八地码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教学杂物,每个班的学生大约有20多人,班与班之间并不隔音,上课时学生自由地围成圏儿散坐在老师身边。当记者走出学校时,发现这所小学校外面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真的没有还是外面看不到?
Jessica的课外项目有乐理课,钢琴课,小提琴课,游泳课。今年暑假,她以每天3个小时的小提琴训练成功跃进专业音乐团体,现在的 Jessica是多伦多青年乐团里年纪最小的一位。
Jessica的父亲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他对教育有自己的独道见解。他认为,华人除工作外,基本就是围绕孩子教育成长。教育是第一要务。很多人 移民至此是看中这里的教育环境,过来后也把一些糟粕带来,诸如排名次论等级,给老师送礼物等,很多人没来之前选好学校,发现不如意后又换学区,搞假地址, 不喜欢班里华人孩子多又搬家,换到全是西人班后又发现上课听不懂受欺负,换来换去,把规则搞乱了不说,平等也受到破坏。
千方百计移到这里不就是为公平与平等么,还把原来不利的做法照搬过来,那还不如呆在中国!“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国人如果都自觉遵守程序规则,当然才也会赢得这个国家的尊重。
谈到中文学习,他并不坚持孩子一定学中文,相反,他认为”必须加强英文学习,要像学本国语言一样努力学好英语的听说读写,才能很好地进入这里的未来的一 切”。他说,这里的中文教材不过关,教师的口音也不够理想,网上的中文环境低俗化,粘贴多,原创少,外加孩子学习的量和时间环境不足。至于一些家长认为法 语是加国官方语言一定要学,他也不赞同必须要学。
Michael
年龄7岁
居住地区Mississauga
迈克尔是个白人小孩儿,他所在的学校是个普通的小学。当我进入这所小学校时,一名老师告诉学校有规定不能拍照。
Michael的父母是加拿大本地人,父亲在一家大酒店做安保工作,母亲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职员。Michael的妈妈抱怨说学校留作业会增加她这个当妈的压力,她希望儿子学校要向魁北克小学校学习,作业全部都在学校完成,回到家里完全是娱乐和休息。(Michael的妈妈向我讲述法国和德国的学校是如何减 轻儿童压力增加娱乐时间的各种方法.我知道加拿大的小学校几乎是不留作业的,她的小孩现在是小学一年级,我问她儿子的作业是什么,她说每星期五放学都会留 作业:四道算术题,儿子不会就要推给她。)
迈克尔自四、五岁时就开始与邻居的哥哥们一起玩足球、垒球、冰球,篮球等团体项目,迈克尔的父亲说“他在这些运动上的天分远远胜于文化课,他对篮球运动非常有激情,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这项运动上,每天三点放学后一直到黑天,只要到篮球场准能看到儿子”。
Michael刚刚进入一家篮球俱乐部,他被分在儿童组,他每天都要接受训练。我问他的父母如果儿子打得好想从事专业怎么办,回答说“由他去”。
Brittany
年龄:13岁
居住地区:scarbrough
Brittany的父母来自墨西哥,妈妈是牙医,爸爸原在多伦多大学做行政工作,后转入政府工作,在家里他们说西班牙语。Brittany很喜欢学校里的 一个活动叫“模拟政府”,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会经常向爸爸提问题,在家会守着电视看总统或市长演讲,问她原因,她说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
三年之前她参加童子军活动,去年她参加的是女生夏令营,今年转入法律夏令营。Brittany向我介绍说,加拿大的夏令营传统项目有划船、游泳、登山、野 营,也有艺术、手工、音乐和游戏等,还有家庭夏令营和特殊需求夏令营。
家庭夏令营可供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特殊需求夏令营是为那些身体上有残疾、心智不健 全或有严重疾病的孩子们设立的,比如残疾儿童夏令营、癌症患儿夏令营、孤独症儿童夏令营等,这类的夏令营会配备专门医疗人员、设备和设施,大部分职员受过 专门培训。
我问她有几位华人朋友,她说曾经有过。她认为中国人与犹太人很像,又聪明又勤奋,只是胆子小。
Connor
年龄:7岁半
居住地区:Don Valley North
自从Connor的爸爸当上自由党联邦国会议员提名人后,Connor就想在商场当一个收银员,问他原因,他说:“这样可以认识到很多人,给自由党和爸爸拉选票”。
Connor的课外活动很多,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空手道,滑冰,游泳,钢琴,中文,国际象棋。其实Connor最喜欢的是冰球,父母也感觉他在这 方面的天分不低,担心他一不小心“玩出水平”,而父母工作太忙又没精力和时间陪伴他参加比赛或活动 ,这样对他和团队都不好,所以劝他暂时放弃。
Connor现在法语班读书,他父母认为,法语也是加拿大官方语言,除英语外学法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儿子的课外活动,母亲说儿子精力旺盛,功课也不 多,不喜欢他花在电脑上的时间过长,况且这些项目对他来说跟玩差不多,他学起来开心效果又很好,作为家长来讲,借此也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或专长。
Connor也在上中文课,他每周大约有5个小时的中文学习时间。谈到有些华人家长把小孩子送回国或送到台湾学中文,Connor妈妈说她不会这样做。(我以为她会说小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不该让孩子远离自己太久,或小学阶段是亲子关系奠基期,不该有别的事情比这更重要)。她说她不反对这类做法,认为 这类作法没有对错之分,也会自有他们的合理处。她认为这要根据家长或孩子对中文学习的想法或要求高低来看这件事,她感觉在加拿大本地通过学习也是能够达到 听得懂中文的程度,这样的程度对她的孩子就足够。
Connor的爸爸是自由党联邦国会议员提名人,11月28日将要为参加明年春天加拿大全国大选举行竟选筹款晚宴,他的名字叫谭耕。Connor的妈妈现为联邦政府工作,她是一位女博士。
Connor现在只对商场里的人“情有独钟“,他说熟人都知道爸爸,而商场里的人不认识爸爸,所以要靠去结识去宣传。
周图鹏(英文名:Richard)
年龄:12岁
居住地区:Markham
见到周图鹏是在downtown的一家书店,他的父母正在为他买书,是一本有关素描的专业书,书非常重,他甚至拿不动。周图鹏的父母都是16岁左右跟随父 母移民过来的广东人,他们现在经营一家很大的清洗店,通常周图鹏是跟姥姥在一起的。周图鹏对滑冰格外热爱,他每周有五次滑冰课,费用一年大约接近9000元,每周一次网球课,每月二次KUMON(数学和英文)二科共200元。不过,对于父母来讲,最重视的还是学中文。
周图鹏学中文时间不短,他用过暨南大学 和新加坡的不同种教材,曾经请过每小时60元的一对一的中文家教,学过拼音,背过唐诗儿歌,也学过小故事,周图鹏的父母说他不太积极学中文,在家里讲英文,有时讲几句广东话,基本不说普通话,汉字只能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城市或动物的名字,学的不少忘记的也不少,周图鹏的父母很着急。
周图鹏的父母对我说:“也许是父母没有实现的理想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小时候根本没有条件学这些,现在有条件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点东西。周图鹏的父母决定明年要送他去台湾读初中,等到高中毕业再回加拿大读大学。问其原因,周图鹏的父亲说:“台湾虽说是小岛,经济上市场不大,但政治环境好,国学传统深厚, 中国文化保留得完整,我也有亲戚在那边,所以想让他去那边换个环境成长,希望孩子同时拥有两国文化,思维与视野更有厚度,不那么单薄。
问他们是否会担心孩子太小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周图鹏的母亲告诉我说:”我会离开加拿大去台湾陪他一段时间然后回来,我们从小也是四处生活,现在工作忙也照料不到他,周图鹏现 在不喜欢学中文,也许长大后会感谢我们。”周图鹏的父母未来打算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一带为儿子租长期公寓。不知几年后回到加拿大的周图鹏会有怎样的变化?不知他会不会感谢父母这样做?(作者:戴湖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