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10月25日的多伦多市长大选只剩下一个多月。随着三个弱势候选人的退选,选情变得更加胶着。专家指出,本届市选异常复杂、充满变数,即便是离市选只有一个多月的今天,仍没有一个候选人能断言自己已稳操胜券。在本市的44个选区中,有8个至关重要的选区。可以说,谁能赢得这些选区,谁就稳操市选的胜券。
第1选区和第42选区
投票历史:2003年,苗大伟获胜;2006年,苗大伟获胜;2010年,福特获胜。
这两个选区分别是伊桃碧谷北区(Etobicoke North)和士嘉堡红河区(Scarborough-Rouge River),位于本市的西北和东北角。两区的居民以中产阶级为主,从政意识强,投票率较高。
虽然这两个地方位置相对偏僻,但是从过去10多年来的选情来看,哪个候选人能赢得这两个选区,就是大选的最终赢家。在2003年和2006年的市选中,苗大伟(David Miller)在这两个选区获胜,他最终连任两届市长。在2010年,这两个选区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福特,而他成功击败史振民,登上市长宝座。
2010年大选:保守派势力成功“南侵”令福特赢得大选
第16选区
投票历史:2003年,庄德利获胜;2006年,苗大伟获胜;2010年,史振民以微弱优势获胜。
艾格灵顿-劳伦斯选区(Eglinton-Lawrence)选民的政见总体来说略偏右,但是较为摇摆,并不是固定的保守派或左派支持者,较容易在最后一刻改变自己的观点。在离市选只有一个多月的今天,这些“游离的选票”将是几大候选人重点“收买”的对象。在本届市选的初期,邹至蕙在这个选区的支持率较高,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了庄德利。出现这个变化也不奇怪,毕竟在2003年的市选中,庄德利曾在这个选区里获胜,对当地居民而言也算是“熟面孔”了。
第25和第26选区
投票历史:2003年,庄德利获胜;2006年,彼得菲尔德(Jane Pitfield)获胜;2010年,福特以微弱优势获胜。
当河以西(Don Valley West)的这两个选区是本市传统的保守派选区。即便是在2006年,多伦多一片“左倾”的选情之下,这两个选区(也是唯独的两个选区)的多数选民还是将选票投给了中间偏右的的彼得菲尔德(Jane Pitfield)。鉴于今年市选的选情略“右倾”,可偏偏出了两个保守派的候选人:庄德利和福特,而这两个人的支持率又较为接近,所以第25和第26选区的选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可以说谁能赢得两个选区,谁就最有希望当选市长。
2006年选举:选情左倾,彼得菲尔德只夺得了两个选区的胜利。
第31选区
投票历史:2003年,苗大伟获胜;2006年,苗大伟获胜;2010年,福特获胜。
东约克滩区(Beaches-East York)靠近市中心,早前选民的政见是偏左的,是左派的传统票仓之一,可是在2010年的大选中,保守派势力“南侵”,这个选区的多数选民却将选票投给了福特。可以说,福特在4年前能打败史振民、赢得市长,这些原左派选区的“倒戈”功不可没。
在今年的大选中,左派的邹至蕙如果想登上市长宝座,必须将这些“倒戈”的选区重新夺回来。另一方面,右派的候选人要想赢得大选,必须保持在上述原左派选区的“战果”。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个选区的民调来看,居民对福特在任上的这几年比较失望,所以这个选区应该将是邹至蕙和庄德利争夺战场。
2003年大选:庄德利未能拿下第35和第36选区,最终输掉大选。
第35和第36选区
投票历史:2003年,苗大伟获胜;2006年,苗大伟获胜;2010年,福特获胜。
这两个选区都位于士嘉堡西南,选民政见中间偏左,自由党背景的候选人在这里比较容易受欢迎。虽然在上届的市选中,这个选区的多数选民将票投给了福特,但是随着福特逐渐显露出其保守派的本质,他在该区支持率已经大幅下降。
在今年的大选中,由于本届市选中唯一的自由党背景的候选人莎拉.汤普森女士已经退选,所以选民不得不在庄德利和邹至蕙中挑选一个。鉴于庄德利得到了自由党省府诸多大员的支持,他有可能在这个选区夺得胜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