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十年里活跃在安大略省伦敦市的连环杀手之中,可能有5个还活着并且不在高墙之内。”这句让人读起来不禁毛骨悚然的话来自一本即将面世的新书——《谋杀之都:一本世界连环杀人案之城的社会史》(Murder City: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of serial homicides)。该书作者迈克·安菲尔德(Mike Arntfield),现在是一名西安大略大学犯罪学教授,曾经是一名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伦敦市(安大略省)警察局的警官,对犯罪尤其是连环杀人案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拥有相应的法医专业知识。在该书中,迈克把位于安大略省的这座安静小城描绘成了恐怖悬疑的世界连环谋杀案之都。
谋杀之都 伦敦
安大略省的伦敦市,孤独地存在于美国底特律和加拿大多伦多两座大都市中间,本身带有一种小城市独有的安宁和稳定的气质。但是一切都在1950以后开始悄悄发生转变。一条连接美国和加拿大东部的高速公路从底特律经过伦敦,一路通向加拿大东部最大城市多伦多。从此,伦敦不再安宁。从1960年到1985年之间,伦敦出产了8位连环杀人犯。
美国警界已经认识到在上世纪的高速公路蓬勃发展之后,随之一同发展的还有一种崭新的高速公路文化,包括搭便车文化和沿高速公路各便捷旅社的妓女服务文化。高速公路文化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员,加上高速公路本身的便利性、机动性、隐秘性,为连环杀人犯的作案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2007年,FBI展开了一系列的试图防止和减少高速公路连环杀人案发生频率的行动,重新开封一系列曾经已经结案的案件,发现很多看似互不关联的案件的背后,都有着不一般的潜在联系。
根据迈克的理论,伦敦这座高速交通便捷的大学城完全符合一个连环杀手温床的特性:相对的孤立环境,远离喧嚣的大都市,交通相对便捷,人口不多,社会阶层分布明确。
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所发生的32起与性犯罪有关的谋杀案中,13起案件的罪犯已经被抓到并且定罪下狱。迈克的工作就是如何侦破这剩下的19起案件。利用最新的心理学领域关于反社会人群的最新研究,迈克把剩下的案件根据其各自以及共同拥有的特点归纳为4大类,他对之分别命名为alpha、beta、charlie、delta。通过多年的研究,以及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迈克很自信的觉得他已经找到了很多其他案件调查者忽视的细节——各类谋杀案独自拥有的特点,用他的话说就是实施这些犯罪的谋杀犯的“招牌”。
在本书中,迈克声称伦敦是世界连环杀人案之都,不是没有根据的。从1960年到1985年的25年间,伦敦出现了至少8名不同的连环杀人犯。而伦敦的总人口不过20万,以人均拥有连环杀人犯这一数据来看,伦敦确实超越了其他所有城市。但是这一地位的挑战者还是不少的。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南加州,还有上世纪80年代的西雅图地区,那里曾经出产了臭名昭著的盖里·里奇威(Gary Ridgway)——绿河杀手(Green River Killer)。盖里的“名声”来自于那将近100名死在他手上的冤魂。因为他一人的“成就”,拉高了整个西雅图地区连环杀手人均杀人的数量。但是,以整个25年为跨越的时间段来说,伦敦无疑才是连环杀手之都。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些发生在伦敦的连环谋杀案。1969年10月,伦敦城外小溪,一具裸体女尸在溪边被发现。死者是一名名叫杰奎琳·英格丽舍(Jacqueline·English,下图)的青年。杰奎琳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是在几天前,有人看到她下班后走过一条高速公路的天桥,钻进一辆汽车。犯罪现场的证据,以及尸体本身显示的死者死后尸体遭受的摧残都令人发指,“这一切特性,包括受害者、死亡方式,都非常符合我的alpha类连环杀人案。”迈克说。
1968年,另一起发生在11月的谋杀案和此案类似。受害者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名叫琳达?怀特(Lynda White)。她在完成一次考试后失踪。5年后,她的尸体在临近多佛港的一座坟墓旁被发现。
西海岸的“同行”们
在加拿大西岸,也有连环杀人凶手与伦敦市的凶手遥相呼应。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罗伯特?皮克顿(Robert William “Willie” Pickton)。这个出生于1949年的大温前养猪场主,称得上是加拿大西岸最有名的连环杀人犯。2007年,皮克顿因为谋杀6名女性以二级谋杀罪被判入狱,并且同时面临着谋杀另外20名女性的起诉。由于取证困难,警方安排了一名卧底与罗伯特呆在同一间牢房,并且成功从罗伯特嘴里获取了“证据”。这名带着录音装备的“狱友”记录下了罗伯特骄傲地炫耀自己杀人历史的每一个字。根据罗伯特的坦白,他总共杀了49名女性,并且很遗憾因为一时粗心大意被抓入狱,更加遗憾的是他没能够杀到50人。这些受害者大部分都是来自温哥华市区东部的瘾君子和妓女。最后罗伯特被判终身监禁,并且25年不允许申请假释。这是当时加拿大能够对于谋杀犯处以的最高的惩罚了。
除此之外,其实大温地区还曾有过数名连环杀人凶手。出生于1931年的吉尔伯特?乔丹(Gilbert Paul Jordan)是著名的“酗酒狂徒”,据说他每天都要喝至少150毫克的伏特加。酒量巨大,曾经在一家酒吧工作,是首位以酒作为谋杀武器的连环杀人犯,曾活跃于温哥华地区。他的猎杀目标是经常关顾酒吧的妓女和女性酗酒者,多为原住民(有一名白人女性)。据警方估计他的手上至少沾有8个不同女性的血。
乔丹首次“酒精谋杀”发生在1967年。从此一直到1985年被传讯,乔丹多次使用相同的谋杀手段。他会先在一家酒吧坐下,开始物色目标,一旦确定目标,乔丹会主动上前和对方攀谈,然后开始买酒给目标女性,在目标女性醉晕过去之后,带其回到自己的住处,往对方的喉咙里灌酒,造成对方酒精中毒死亡。由于死者多为酗酒成瘾的女性或者妓女,所以警方一开始并没有怀疑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案。在乔丹被警方注意到并且审讯之后,他被断定为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心理特征,并且最终只被判定与其中一名死者有直接谋杀关系。
不过,吉尔伯特已经于2006年离世,不会再危害市民。
另一个同样曾经活跃于大温地区的连环杀人犯克里夫?欧尔森二世(Clifford Robert Olson Jr),也已于2011年去世。他曾被判谋杀11人。其受害者的年龄从9岁到18岁。欧尔森绰号“扼杀者”,因为他的谋杀手段主要为以绳索等物品勒死受害者。1980年11月,素里一名12岁女孩被绑架,一个多月后其尸体被发现,被绳索勒窒息而死,身上有多出刀伤,生前被强奸。1981年4月,一名13岁女性失踪,五个月后其尸体被发现,勒窒息而死。被害者名单很长很惨。死者多为未成年女性,被欧尔森绑架、侵犯,最后残忍杀死。
连环杀手 彼此模仿学习
作为研究连环杀手的专家,迈克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数据和理论大部分来自于直接的经验、心理学分析法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采访跟踪调查。
迈克表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用他的话来说,“并不是旨在鼓励那些外行人去进行粗糙不专业的‘调查’,也不是鼓励人们成为义务警员”。因为这是一项危险的活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由于担心泄露关键的罪案调查进展,迈克表示他的书中并不会透露过多侦破细节。因为很多书中涉及到的连环杀人犯现在还处于活跃中,过多刑侦细节的透露可能会导致警方行动受到干扰。
迈克相信在他归类的谋杀案类型中,同一类型的案件可能是由不同人完成的。“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试图在保持对方的谋杀方式的基础上,以更出色的技术超过他们的‘同行’。”迈克说。他举出“高速路杀手”案件作为例子,这一起涉及超过100人被谋杀的连环杀人案,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受害者多为搭便车旅行者。由于作案手法极其相似,警方一开始认为这是一人所为,结果最后发现这是由三个不同谋杀犯共同完成的。他们彼此独立,只是通过新闻报道知道对方的存在,并且像是在比赛一样疯狂的杀戮。
“连环杀手彼此关注,相互学习。”这是迈克在研究伦敦连环杀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他发现不同类型的连环谋杀案在隐秘性和作案手段方面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化。
宁静的小城伦敦,就像很多其他以偏远,环境静谧为招徕游客噱头的城市一样,并不会在他们的旅游手册上印上“连环杀手之都”的字样。但是某些人却是被也只是被这一条特性而吸引来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