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边境服务局的警察在审讯过程中说:“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不信。”那么,被审讯的人就无计可施了,随后便会被马上递解出境,连见律师的机会都不给。
从1月下旬开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的主流媒体围绕一件命案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而且报道持续升温。这桩案子的起因是一名墨西哥籍中年女子在温哥华国际机场拘押期间自杀身亡,而受千夫所指的则是一个执法机构——加拿大边境服务局。
紧握最终决定权
要了解这一案情,首先需对加拿大边境服务局进行一番了解。
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加大了反恐的力度,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监管和控制。为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美国要求邻国加拿大加大对美加边境的管理力度,以防恐怖分子绕经加拿大进入美国。正是在美国的要求甚至是巨大压力下,加拿大于2003年12月份成立了一个边防安全检查机构,即加拿大边境服务局。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是由海关、边境移民控制局和进口检查检疫局三个机构合并而成,隶属于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公共安全部也成立于2003年,负责国家安全和反恐事务。加拿大公共安全部下设5个局,其中包括加拿大皇家骑警、安全情报服务局和假释委员会等。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成立后人员迅速膨胀,现如今已经有1.4万名雇员,每年开支高达17亿加元。吊诡的是,其他4个部门都有对应的监管部门加以权力制衡,唯有边境服务局没有监督机构。有人分析说,大概是边境服务局的“服务对象”是非加拿大公民,因此无需监管吧。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边境服务局的主要工作是堵住非法移民和打击走私,保护边境安全。而根据一位与边境服务局经常打交道的移民律师的说法,边境服务局集警察、检察官和法官三项职能于一身,在是否驱逐或遣返某位入境者时有最终决定权,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可以不考虑司法程序,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譬如,如果边境服务局的警察在审讯过程中说:“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不信。”那么,被审讯的人就无计可施了,随后便会被马上递解出境,连见律师的机会都不给。
温哥华的主流英文报纸《温哥华太阳报》援引移民律师道格拉斯·加农的话说,“自从“9·11”事件发生后,边防警察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受司法监管,对人员拘捕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相继出台“快速递解外国罪犯法案”“平衡难民改革法案”和“保护加拿大移民制度法案”后,边境服务局更是经常把外国留学生,临时劳工,到加拿大探亲、旅游和公干的来访者挡在国门之外,或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拘役关押,理由就是“一切为了国家安全”。
加农说,这些边境服务局的执法人员“权力真是太大了,可以说比针对本国违法公民的加拿大警察的权力大得多”。其中一些希望入境者虽然持有有效签证,但却依然莫名其妙地被拒绝入境。不少遭拘押的来访者因为语言障碍、对加拿大法律不了解,或对律师不信任等原因,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揣着一肚子怨气打道回府。
另一名移民律师菲尔·兰金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边境服务局把自己看成是反恐的第一防线,但实际上这些安检人员所做的只不过是海关和移民局的日常事务,在反恐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他们把自己当做警察,而实际上他们又不是警察。他们没有诚信,有的只是秘密。边境服务局声称自己是在保护加拿大的安全,其信条是“保护、服务和融入”,而实际上他们打着安全的名义,采用秘密手段,保护的只是他们自己。
《环球》杂志记者在进入加拿大时,就亲眼目睹了边境服务局的执法人员盘问入境旅游的游客的场景,其态度之冷淡傲慢、问题之刁钻刻薄、行李检查之仔细,简直把游客当罪犯来审问。当看到他们在检查行李时居然把女性的胸罩和内裤拎出来打量时,真是感到心寒齿冷。
有媒体批评称,边境服务局之所以成为“阳光下的黑暗”,正是因为其不受监督。对此,边境服务局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违法的证据所采取的均是合适的行动,如果服务局的人员被指控有犯罪行为,会受到加拿大皇家骑警的司法介入。边境服务局也会对内部人员的不法行为进行调查,并在查有实据之后采取适当行动,等等。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等被指控的执法人员受到调查时,遭受冤屈的当事人早就离境了,又到哪里去找证人呢?所谓的内部调查,更是碍于情面而敷衍了事,最后不了了之。
加拿大主流报纸《环球邮报》2012年获得并披露了边境服务局的一份内部报告。该报告称边境服务局每年都收缴和查获数十亿加元的关税、现金和走私物品,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雇员的腐败是与日俱增”。
《温哥华太阳报》也曾在2012年获得一份针对温哥华机场员工进行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被调查人员只对3%的机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感到满意,比例之低实为罕见。连加拿大审计总署和一些内部审核机构都对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感到不满,称其“内部问题严重”。难怪温哥华一位工会负责人把温哥华国际机场称为“世界上幸福感最低的地方之一”。
离奇死亡激众怒
在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命案中,涉案的墨西哥籍单身女子名叫露西亚·吉梅内兹,2013年12月19日被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关押在温哥华国际机场内的一个拘留室,次日早上被发现在淋浴间上吊,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至12月28日抢救无效不治身亡,年仅42岁。
吉梅内兹在温哥华的一家旅馆工作,12月初因乘坐公共汽车没有购票遭查获,随后被捕。经审讯后发现她是签证到期后非法滞留不归,于是被裁定遣送回国,并随后被送往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位于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拘留室等候遣返,结果发生了上吊自杀的悲剧。
“一死激起千层浪”。出于正义和激愤,《温哥华太阳报》在1月底的一篇报道中仗义执言:“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吉梅内兹为何来到加拿大,但我们知道她不是我们国家安全的威胁。她不是恐怖分子,因此不会试图在移民拘押中心的浴室内上吊自杀,并于一周后死亡。”
文章继续写道:问题的关键是,她的死揭示出了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的诡秘及其可信度的极度缺失。边境服务局也从未对外公开她的离奇死亡,也拒绝回答有关吉梅内兹案件和服务局关押受审人员程序的任何问题。而服务局公布关押嫌疑犯的程序并不涉及到案件的秘密,也不会影响调查结果。即便《温哥华太阳报》进行采访和询问,边境服务局也是推三阻四,封锁信息,其傲慢与偏见昭然若揭。
墨西哥驻温哥华总领事克劳迪娅·希胡洛斯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边境服务局处理自杀事件的做法表示愤怒,并要求温哥华市政府进行独立调查,尽快对案情作出合理的交代。
好在公道自在人心。1月底,温哥华的一些市民自发地举行烛光晚会,纪念这名不幸离世的墨西哥女子。加拿大难民律师协会、加拿大难民委员会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人权自由协会发表联合声明,谴责边境服务局在案件中极力遮掩,保持沉默。
声明指出,边境服务局既不解释死亡的原因,也不承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悲剧,更不对涉案的相关人员采取问责措施。“这一悲剧案件凸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对边境服务局根本没有独立的监管,遇害人员家属也申冤无门。”
2月5日,上述三个组织的代表来到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温哥华办事处,递交了有7000多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验尸机构对自杀事件作出全面调查,揭开边境服务局的重重黑幕。
当地媒体揭露说,这起自杀案件疑点颇多,譬如吉梅内兹为何会被单独关押而没人看管?她在关押期间是否请了律师?审讯时究竟对她做了什么导致她决意走上不归路?上吊昏迷后为什么多家医院拒绝接受入院抢救?为什么温哥华国际机场的难民关押中心会承包给一个私人安保公司管理?该安保公司是否有资质?承包过程中是否有权力寻租现象?更关键的是,为什么案件发生一个月后边境服务局也不对外公布,他们究竟想遮掩什么?案件能否得到公正的调查,涉案人员能否得到应有的惩罚,也令人存疑。
冤死案件不止一起
其实,吉梅内兹并不是第一个倒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的遇难者。据报道,被边境服务局关押的人员中曾多次发生离奇死亡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杰坎斯基案件。
40岁的波兰人杰坎斯基在办完繁琐的团聚移民手续后,终于在2007年10月14日高兴地从波兰乘飞机抵达温哥华,准备与阔别多年的母亲团聚。由于语言不通,对西方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杰坎斯基在温哥华国际机场滞留10个小时也没能办理入关手续,导致他烦躁不安,情绪失控。闻讯赶来的边境服务局警察用泰瑟枪朝他连开两枪,致其死亡。
这一事件在加拿大引起强烈反响,公众一方面指责警方滥用可以致命的泰瑟枪,一方面批评边境服务局没有及时为杰坎斯基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导致无辜者受害身亡。边境服务局接待过境人员时效率低下、程序繁琐和态度傲慢,也遭到一时之诟病。
据《温哥华太阳报》报道,边境服务局执法人员自从2007年开始允许佩枪后,曾在执行公务时有261次拔枪的记录。服务局只解释其中3次拔枪的原因是为了对付受伤的动物,而对其他258次拔枪记录则语焉不详。频繁地对受审对象拔枪,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当地主流媒体穷追不舍、大胆发声,边境服务局不知道还要把黑幕的盖子捂多久。连当地媒体都忍不住发问,我们一直强调人权,难道非法移民就没有申诉权、避难权和生存权吗?加拿大本来就是个移民国家,如此对待入境者和难民,又让新移民如何看待这个政府,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案发后,不少批评者都大声疾呼,在边境服务局丑态百出、纰漏连连后,联邦政府应该好好管管这个行事诡秘、权力极大的执法机构,尽快把它关进笼子里,别让它再吃人了。
一桩命案引起一场风波,该反思的恐怕不止是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吧?(记者:亚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