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死之前﹐我想环游世界」﹔「在我死之前﹐我想见到每个人脸上都有笑容」﹔「在我死之前﹐我想得个A」。
这些都是市民在多伦多西区一个路边黑板上的死前愿望。
很多人都曾经忽发奇想﹕「在我死之前﹐但愿能……」。多伦多市民现在不但可以自已幻想﹐更可将心事写在街边壁板上﹐与人分享。一个艺术项目现正在德化林街(Dufferin St.)夹皇后街(Queen St.)西南角进行﹐该处一个地盘木板墙上架上一个黑板﹐写上「在我死之前﹐我想……」(Before I die, I want……) ﹐然后任由路人续句﹐写上死前愿望。
一名途人途经写上愿望的黑板。 (容成达摄)
该计划的组织者Melissa Ip表示﹐这方法虽然简单﹐但十分具震憾力﹐足以为社区增添活力﹐亦可分享其他人的梦想﹐从而获得启发﹔而且这亦可让人更加聚焦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鼓励各人坐言起行。
Melissa称﹐她创作这个互动艺术的灵感﹐是来自美国纽奥尔良市的华裔女艺术家Candy Chang﹐她将当地一些被弃置的房屋墙壁﹐改成一个大型黑板﹐供人以不记名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愿望。
今年5月﹐Melissa取得灵感后﹐便马上联络Trinity-Bellwoods的商业促进会及Toronto Public Space Initiative﹐物识一个合适地方。最后获发展商Royal Queen Developments将旗下的Q Loft柏文大厦﹐拨出地盘的板墙﹐装设许愿黑板。
目前﹐全球共有17个国家竖起47块黑板﹐供市民写上自己的心愿﹔在加拿大﹐除了多市外﹐满地可﹑温哥华及温尼辟亦有类似的创作。
据统计﹐黑板上的留言﹐约15%表示﹐希望到偏远地方旅行﹐10%表示希望与家人重新建立关係﹐2%的人希望发达﹐1%表示想写书。
Before-I-die-I-want-to墙来到多伦多
据加拿大CityTV新闻网周一(24日)报道,''Before-I-die-I-want-to'' 墙终于在多伦多启动了,
多伦多Before-I-die-I-want-to墙
这到底是什么墙(Wall)。塬来是一位名叫Candy Chang ,住在美国纽奥良的华裔小姐,当她失去了她心爱的人后。2011 年2月在她家附近一间废弃屋的墙上涂上黑板漆后喷刷上”Before I die I want to ….. “
“在我死之前我想。。。“ 然后让大众用粉笔来完成他们自己的句子
这面墙渐渐的成为了社区公共的空间,邻居们写上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一个废弃、不被重视的空间成了人生的学习角落
有些句子有趣,有些句子伤心,有些句子凄美
但无论写的是什么,总有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他们的人生课题
Candy小姐的这面墙,渐渐的从纽奥良传到美国各州与世界各国:加拿大蒙特利尔、墨西哥、南非、葡萄牙、荷兰。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墙
现在多伦多也有一面“‘Before I die’ wall“
在Candy Chang的Before I Die网站里,可以看到许多人留下的希望与梦想,我不知道别人会写什么
我也不清楚我身边的人会写什么,但我想我会写下:“在我死之前我想学会『放下』啦!”
朋友们,你们会写什么呢?
下面网站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人写的东东哦!
孙 涤:在死之前我想要……
“在我死之前,我想要……”
这个问题恐怕谁都躲不开,可是很少有人会这样直截了当问自己,或许是因为忙,或许是因为怕。我被要求回答它,还是30年前。当时正是留学美国之初,因为出国时尚无 “托福”考试,所以要在美国的大学当助教,必须通过一年的英文补习课。开课不久,老师就要大家写篇习作: 假如消息传来,有颗大卫星明天将撞上地球的话,你今天晚上打算做什么?
英文写作难,这个题目更难。我想了许久,凑上回答:我会先洗干净,然后泡上一杯绿茶(喝了几个月的咖啡后已在渴念绿茶了),翻开自己心爱的书来读……作业交上去不久,老师居然来找我讨论。那是一对双胞胎白人女研究生,相当友善,大概是她们身材出奇的娇小,压力没这么大,令我感到格外亲切。“这是你最好的选择?”她们有困惑。她们的困惑变成了我自己的疑惑,可如今30年过去了,我还在疑惑:到底什么是离世之前的最好选择?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位张女士(Candy Chang,显然是华裔,也许姓常或章?)推出一个创新做法,引起我对终极追求和他人联系的思考。Candy家住美国新奥尔良,那里前些年曾经遭受巨大的风灾和经济崩盘,被遗弃的房屋特多。当她挚爱的人,比母亲还要亲的人,遽然死后,她不断追问自己,“我死之前,我想要做什么?”每念及此,她那硕大无比的黑眼睛里还有泪光闪现。结果,她付诸行动,把家旁边的一座弃屋的满壁涂鸦粉刷干净,漆成一幅大黑板,上面写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填充题,重复了几十遍:“Before I die, I want to ……”,留下粉笔若干支,任路人答上一两句话。
Candy的表述是再简捷不过,我想,也不能再深刻了,像一座桥梁,既沟通了自己的心灵,也连接了同他人的关系。未料,第二天,各种回答就把大黑板填写得满满。这个问题引起的广泛共鸣,漪涟所及,远至哈萨克斯坦、南非、阿根廷、新西兰的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大黑板,人们纷纷抒发出自己的心声。
笔者在这里不妨摘引一些:
我死之前,我想要“对一百万人歌唱。” “游遍世界。” “领养一个孩子。” “完完全全成为自己。” “吃30个披萨饼。” “被人真正爱过。” “出版一本小说。” “知道我儿子是充满了希望的。” “在全国各个球场打高尔夫。” “活得更充实。”“再一次拥抱她。” “全家到夏威夷度假。” “使我爱的人更快乐。” “变得更清醒。” “拥有一部蓝布基尼跑车。” “干一回海盗。” “和Lanny 结婚。” “有个孙女或孙子。” “使天空更加纯净”……
回答各式各样,多达千万条,不过关键,还是在“我”想要做什么。Candy认定,对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一,时间;二,同他人的关系。“死”是个大限,对它的思考,最有力地廓清了“生”的内容和意义。她说,这个简单的问题,会不断拓展思想的“公共的空间”,使人们更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更增强彼此的真正交流,能更好地促进大家的生活。
我因而省悟,30年前的那个难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惑我的塬因,是把个体的消亡与世界的毁灭绑在了一起。行星撞爆地球导致人类同归于尽,毕竟不及亿万分之一的概率。绝大的可能,是你离世之后,文明仍在持续。法王路易十五的那句名言,“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不但邪门,而且荒唐透顶。
那么,对身后的世界,不管对你所关爱还是厌恶的人和事,你想要留下些什么影响呢?
期待大家用一句话来回答“在我死之前,我想要……”,
流年记:Before I die….
2011年3月Candy Chang, 城市中心(civic center)的创始人在她居住的新奥尔良地区一个废弃的建筑上涂抹了N个以“before I die I want to”开头的句子,并在旁边准备了粉笔,供路人填写后半句。这些句子一点点被填满,后来的人没了格子就自己画了再填。。。。。
形形色色的后半句很有意思,比如:
身无分文的生活
把所有的事都再做一遍
搞明白我为什么在这儿
在百老汇演出
弹钢琴
看到平等
种一棵树
做一个她相信我是而我也真就是的那个人
“通过把被遗弃的空间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黑板来了解我们周围人们的希望与梦想”Chang这么解释此举的初衷。我想对于这面黑板的意义,每个路过的人,留字的人,碰巧看到这则消息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吧。
于我,至少在欣赏这种创意的同时也想了想自己的答案,发现塬来这句子并不是很容易完成。。。你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