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1月10日宣布,去年美国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召回”次数自2008年以来已经明显下降,但中国加大对出口产品的监管执行力度仍然迫在眉睫,为此,将在中国设立第一个海外办公室。不过,加拿大卫生部当天表示,加拿大不会仿效美国也在中国成立类似的机构。
儿童玩具成“召回”事件主角
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主席特南鲍姆(Inez Tenenbaum)当天表示,为了加强与中国在消费品安全领域的合作,该委员会将在北京成立其第一个海外办公室。
“对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来说,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同时将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制造商合作。”特南鲍姆说。
特南鲍姆档案照。
特南鲍姆在美国使馆举行的一个小型媒体采访会上展示了相关的数据:2008年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召回”事件共有346起,占当年美国“召回”总数的61%左右;而去年,该数字下降为220起,占总数的51%左右。作为多次“召回”事件主角的儿童玩具,2008年共召回了172起,包括19起因铅超标造成的召回;而去年这个数字仅为44起,而其中只有3起是因为铅超标。
“我们看到中国在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取得了有非常大的进步,”特南鲍姆说,“我认为在儿童产品方面取得这个进步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后,我们要求中国出口产品必须取得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质检证明才能出口。”
在中国首设办公室,史上首次
200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以保证美国进口的消费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该法案对某些儿童产品实行强制性第三方检测,一旦被调查,该产品可能被禁止进口,甚至最终导致出口商失去美国市场的份额。
特南鲍姆表示美国希望采取预防为基础的方式,而不是“召回”来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和保证消费者安全。为此,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本月在中国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设专门办公室和消费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世界其它地区没有先例,”特南鲍姆说。“因为中国产品的重要性,我们多年以来就想建立这样一个办公室,但是以前一直没有找到经费来源。有了这个办公室,中国的企业随时都能咨询美国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而且也让国家质检总局和我们保持更直接的联系。”
据负责该办公室的参赞何杰福(Jeff Hilsgen)介绍,他的主要工作是和中国质监局保持密切沟通,掌握资源,并且下到省里去,和当地的部门合作,把美方的实践标准落实下去。除了中国以外,他的工作领域也覆盖亚太其它国家,如越南,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加卫生部表态:无计划仿效美国
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宣布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后,负责加拿大消费品安全的联邦卫生部1月10日表示,加拿大无计划跟随美国也在中国设立类似的检查机构。
在由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发表的一份声明中,加拿大卫生部强调说,目前该部没有向中国派出任何官员或检查人员。有关从中国进口的消费品安全的“任何检查或调查,都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进行”。
加拿大卫生部在这份声明中指出,从中国进口到加拿大的任何产品,都要符合加拿大《危险产品法》。确保所有进口到加拿大产品都符合加拿大法律,是所有进口商、零售商和广告商的责任。
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说,加拿大和中国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加中卫生联合委员会,讨论健康问题,并签署了旨在分享与产品安全有关的消费者安全法规的谅解备忘录。
根据该备忘录,双方将设立培训课程,以使加中双方的相关人员能够明确其出口对象国的制造业标准,确保中方人员能完全理解加方的安全标准;同时,两国之间还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拟定一个“紧急磋商机制”,为那些急需解决的产品安全问题寻找迅速解决的方法。
修订法案,进一步限制消费品含铅量
2010年12月1日,加拿大卫生部宣布对《危险产品法》(HPA)的修订案,提高了婴儿床、摇篮和摇篮床对婴幼儿的安全性。修订案进一步限制消费品的含铅量,尤其是婴幼儿用品。新规定授权加拿大政府阻止含铅量超标商品的进口和销售。
新规定适用的重点对象是儿童玩具和3岁以下婴幼儿用品,包括奶嘴、围嘴等。这部分产品的可允许含铅量为最高每千克90毫克。在加拿大出售的大多数儿童消费品本就符合新的含铅标准,但加拿大政府表示要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严厉措施,因为担心会有相当数量未达标商品从境外进入加拿大。
近年来,加拿大多次发生消费品因含铅量过高而被撤下货架的案例。最新公布的消费品可允许含铅量标准比原来标准平均减少了85%。
铅属于有毒重金属,微量也会危害人体,尤其对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听力等方面造成的损害最大。孕妇摄入铅过多可能影响体内胎儿发育,导致流产、死胎。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