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众多贫困家庭子女无心向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是教育界数十年不绝于耳的话题,多伦多教育局总监史彭斯最新的建议是「施金钱计」,以奖金鼓励贫困生在学业上力争上游。
这个主意听上去很新鲜,实际上并非史彭斯的新发明,美国一些学校早就试行过。为了查明给贫困生发奖学金实效如何,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追踪调查过,结果发现没有什么效果。大概是已有前车之鉴,再加上反对声音很大,安省政府很快便否决了多伦多教育局的这一设想。
如果花点钱,便能扭转一些贫困家庭世世代代在贫穷中挣扎的恶性循环,即使因此需要投入成千上百万金钱,也是合算的,因为这一能给国家培育更多有用之材,二可以避免今后因他们贫困潦倒而造成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然而,正如哈佛大学的调查证实的那样,这钱花得没效果,那又何苦多此一举呢?
我丝毫没有责备史彭斯这些教育家的意思,他们为了帮助贫儿成材、出人头地,已经殚心积虑、绞尽脑汁,其实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这么多贫困家庭的子女无法透过受教育摆脱世代贫穷的怪圈,那是社会问题使然,哪里又是史彭斯等教育家有能力解决的事情。而妨碍贫儿在学校里与别的同学并驾齐驱的社会问题林林总总,包括社会学家时常提到的社会经济地位,但最不能忽略的是这些贫困家庭的学习氛围。
试想,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可是回到家里,家长对他的学业不闻不问,一点要求和鞭策都没有;更有甚者,孩子在那里做作业,他的父母却在那里抽大麻,久而久之,子女不变坏已够庆幸了,还指望他们成为学业优秀的好学生吗?
孟子当年对戴不胜说:「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孟子这里虽然说的是学习方言环境很重要,但与贫儿需要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的道理是相通的。
多伦多西乃山医院有一位非裔妇产科医生,她的双胞胎妹妹也是医生,她的姐姐是律师,而这三姐妹是她们那位做了一辈子清洁工的母亲独自一人养大的。她们三姐妹为何这么成功?除开她们的勤奋与才智,还要归功于她们的母亲,陪伴她们在灯下度过的那无数个苦读的夜晚。
她们家能,为什么别人不能?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