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报章以「亚裔学生被迫入大学为题」刊登了一篇报道﹐当中除採纳了《麦克琳》杂誌一篇有关大学校园「太亚洲化」的文章外﹐亦引用了多伦多公校教育局研究部统筹邱绮雯的部分访问内容﹐邱刚于上月中举办了有关家长如何帮助子女选择出路的研讨会。但邱澄清﹐两个是截然不同的题目﹐将两者混为一谈是她意想不到的。
万锦市「燃动青年」(Across U-hub)于10月中举办一个题为「条条大路﹑成功之道」研讨会﹐邱绮雯为研讨会筹委会主席之一及讲者之一。
她表示﹐举办研讨会的目的﹐是让华裔家长认识﹐读大学并非子女迈向成功的唯一出路。
相反﹐家长应该认识及协助发挥子女潜能﹑兴趣及天份更重要。她强调要为子女提供一个全人及全面教育。
的确﹐根据教育局于2006年及2008年向中﹑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期望子女进入大学的亚裔家庭高达85%﹐相较白人家庭的59%为高。而亚裔家长没因应子女的兴趣﹑潜能﹐只期望子女入读大学﹐令这些学生在大学内遇到各种如精神抑郁等问题﹐亦是事实﹔而且这情况亦有恶化迹象。
然而﹐这绝非意味亚裔学生不值得进入大学。邱绮雯说﹕「如果值得入学的话﹐便可以入大学﹐不是(亚裔)应唔应该入大学的问题。」
邱绮雯指出﹐报章报道将访问内容与杂誌文章混为一起﹐可能会引来外间误会。但她强调﹐「两个(研讨会的目的与文章议题)完全是两回事」。
在该报道中引用另一名讲者——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方伟晶亦认为﹐「有关报道不够全面」。
他指出﹐研讨会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不同途径亦可帮助子女踏上成功之路﹐主办单位亦邀请了不同的演讲者分析当中利弊﹐但报章报道则忽略了当中的正面作用。
而《麦克琳》杂誌有关大学「太亚洲化」的文章﹐方伟晶也认为﹐杂誌不必太过强调大学太多亚裔学生的问题。除因欠缺大学内华裔学生的统计数字外﹐亦考虑到「始终华裔学生有能力入大学﹐并不是问题」。
至于「燃动青年」行政总监黄凤玲亦称﹐期望子女得到适当教育﹐不独出现在华裔家长身上﹐其他族裔家庭亦有相同情况。他们举办研讨会﹐只是希望家长明白到学校分数不代表一切﹐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表达能力等都不容忽视。
「(但无论如何)﹐华裔学生能晋身大学﹐是代表一种成就﹐亦代表得到社会认同﹐是值得骄傲。」黄凤玲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