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日报》12月2日评论版头条:经历了近四年的僵持,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终于将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其上任后的首次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的这次访问能否为中加关系注入一股暖流,两国人民充满期待。
自1970年中加建交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加关系总体上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从1994年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宣布将对华经贸政策与“人权”脱钩,到1997年两国正式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从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加提出发展双边关系的“四点建议”,到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加确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自由党掌舵的加拿大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成熟老道,两国关系的航船可谓一帆风顺。
在普通中国人眼里,被称为“枫叶之国”的加拿大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高度发达的经济、优质的教育体系和高福利政策惹人羡慕,每年吸引着大量观光客和新移民,还以其和平的外交政策和良好的国际形象折服人心。不过,自2006年保守党领袖哈珀执政后,加拿大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哈珀政府部分官员、国会议员和媒体围绕“法轮功”、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中国间谍威胁”、“中国的投资威胁”等议题大做文章,不仅加议会授予达赖荣誉公民称号,哈珀本人还在2007年公开会见达赖,并拒绝出席北京奥运会,激起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不满。两国政治互信因此跌至冰点,中加关系蒙受了巨大损失。
注重人权和价值观的哈珀政府执政之初,在对外政策上唯美国马首是瞻,颇得小布什政府青睐。不过哈珀在所谓人权问题上不断“敲打”中国,不仅损人不利己,还与其美国朋友的做法大相径庭。小布什用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和务实精神,把中美关系带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向来以人权为重的民主党政府,在奥巴马总统执政下也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表示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在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不断克服意识形态障碍获得长足发展的形势下,哈珀政府无可争辩地落伍了,而在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的21世纪,死握着意识形态绳索的人更可能绊倒自己。
现在,尽管迟了些,哈珀政府终于决定扔掉绳索,踏上驶往中国的快车。加拿大前副总理希拉•科普斯(Sheila Copps)不无感慨地说,哈珀在加拿大代表着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过去并不熟悉外交政策。现在,他已经意识到中加关系的重要性,终于决定来华,“算是在弥补过去的错误。”
哈珀访华、中加关系“止跌回升”的背后,是两国经贸关系和社会交往不断拓展产生的强大推力。三年多来,两国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191.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97.3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加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农业、环保、航天、遥感、通信、气象、海洋、渔业及基础科学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两国部长级的互访已有14次,胡锦涛主席和哈珀总理还利用2008年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召开“八国峰会”的机会举行了友好的双边会谈。金融危机冲击下,在经济上对美严重依赖的加经济滑坡、失业率剧增,与中国携手走出困境的需求上升,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进一步凸现。
作为太平洋两岸重要的国家,中加两国不存在任何结构性的矛盾。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加能够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尊重中国,两国关系就能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哈珀访华,无疑将为双边关系注入新动力。双方将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能源合作等广泛领域上深入对话,并努力就经贸和投资、加强双边磋商机制、中加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ADS)等议题达成协议。作为一个旅游大国,加拿大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加旅游合作无疑将成为中加贸易和中加关系发展的新亮点。
不过要真正“重启”双边关系,两国还面临一些障碍。如何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如何从根本改变加国内一些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如何不使台独、藏独和疆独等各种反华势力利用加宽松的移民政策和特殊的政治制度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都是两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长期挑战。在中加两国即将迎来建交40周年、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和温哥华冬奥会召开之际,相信哈珀此次访问能成为中加关系发展史上的转折点,相信两国政府和人民有智慧和勇气赢得未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