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消息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也正在与美国私募基金公司黑石集团接触,拟以6.5亿-8亿英镑(约合62亿-76亿元人民币)从后者手中购入位于伦敦西部的一处大型商业物业——奇斯威克园区。
单从悠久历史的甲级办公大楼、洛克菲勒家族两栋地标性建筑之一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收购案来看,高达60层、总面积220万平方英尺(20.4万平方米,包括地上60层、一个2.5英亩的广场以及地下5层)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按照此次成交价格平均计算下来,楼价甚至低于大部分上海写字楼项目。
2014年3月19日,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主席伊格纳西奥·冈萨雷斯宣布,西班牙国际银行董事会执行主席埃米利奥·博廷以2.6亿欧元的价格,将马德里地标性建筑“西班牙大厦”出售给了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这一价格与九年前相比减少了33%。
抢滩西班牙房产市场的中国公司不仅万达一家。在这之前,海南航空和绿地集团已经通过入股和置换等方式,拿下了西班牙几家知名酒店的股权或是整体资产。据有关资料计算,2013年第四季度西班牙平均房价为1466.9欧元,与六年前的2101.4欧元相比下降了30.2%。也就是说,目前西班牙房价已经下降到了2006年以前的水平。
因此,近三年来,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已经增加了三倍,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了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西班牙通过《创业者法》以后,到西班牙“投资买房换居留”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根据西班牙外交部的最新统计资料,在2014年的头三个月中,西班牙总计签发了661张“买房换居留”的签证,其中24%发给了中国人。目前西班牙房产的投资优势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甚至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西班牙南部黄金海岸置备了一处房产。
同时,企业布局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会带动企业内部人员和相关人士对海外住宅市场的投资。
从陈聪公司的调查和客户反馈来看,与之前中国客户倾向选择曼哈顿这样易出租或保值的房产不同,最近两年用于自住的购买需求明显上升。投资目标国家的多元化,表明了投资者更希望投资于一种生活方式,清洁的环境,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中国客户来说是难以抗拒的卖点。
“现在传统的投资热门地区,美加澳英走的都是这个路线。对于已经习惯了北京、上海高房价的中国人来说,突然发现纽约、伦敦、悉尼的房子也没那么遥不可及,与配套环境和社会资源相比,国外的房子真不算太贵。”陈聪说。
缘由之三:恐惧舌尖上的“化学实验室”
在采访中,居于“离开理由”第三位的就是近些年来风波不断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这样的“描述”让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赵鑫有了些宽慰,但却仍然没能阻止她申请移民的脚步。
身在成都的她在电话采访中对记者说,“这几年发生在食品、药品领域里的各种‘门’或者‘事件’太多了。每天都不用特意去搜索,电视、网络里的新闻,甚至是手机里的‘段子’,关于某某食品添加剂超标、有毒或者致癌,某某药品造假、甚至致死等的消息从没间断过。移民的主要原因就是看完新闻我什么都不敢给家人、特别是孩子吃,我也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治理好现在这种到处是‘毒’的局面。但实际情况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打击一批又出现新的,感觉成效甚微。这样慢慢等待的日子太难过了。”
赵鑫的观点也许并非只是“个人感觉”。
在2013年“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列出了这样一组数字: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劣药等犯罪嫌疑人10540人,同比上升29.5%,对785起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挂牌督办。
2012年中时,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数字称,当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案件688件,比2011年全年收案量高出近70%;受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330件,接近2011年全年水平。
再往前,2011年全国法院共受理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05件,是2010年的2.75倍;受理危害食品安全案件367件,是2010年的2.16倍。
从这一组组数字来看,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案件数量一直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态势,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是执法机构加大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但为什么在从严执法的情况下,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数量上甚至不减反增、涉及行业愈来愈多,其中更不乏行业龙头企业呢?
以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聚焦的乳制品行业为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恶劣影响从三鹿公司逐渐蔓延到其他乳制品企业,蒙牛、伊利、雅士利、圣元、施恩等二十余个奶粉生产企业均涉及其中,中国乳业遭受重挫。2009年蒙牛“OMP”(造骨牛奶蛋白)争论和“乳品苯甲酸添加”又把中国乳品行业放到了“审判席”上。
在这之后,国内对牛奶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把关越来越严,但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担忧有增无减:
2010年,甘肃、青海、吉林、湖南等地再现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圣元奶粉涉嫌致“性早熟”,多美滋奶粉也陷入了“疑致皮肤过敏”的负面新闻之中;2011年,仅是蒙牛一家就被查出旗下的某鲜奶产品中强致癌性物质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雪糕中菌群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2012年,南山5个批次的“倍慧”婴幼儿奶粉被查全部含有黄曲霉毒素M1,光明乳业先后因清洗液用碱水渗入奶制品,以及“酸败奶”事件向消费者两次道歉,蒙牛甚至发生了榆林某小学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纯牛奶(学生专用牛奶)致集体中毒的事件;2013年,四家中国境内进口商——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和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这些屡见不鲜的“负面新闻”引发了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针对蜂拥而至的大陆游客购买奶粉的“限购令”。在这看似“蝴蝶效应”的连锁事件背后,是整个乳制品行业,甚至是国人整体性的悲哀。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每个被访问者的叙述,遗憾的整理出了一系列通过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而被公众创造或者认识的“新名词”:大头娃娃、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反式脂肪酸、甲醛毛血旺、塑化剂、毒胶囊……
一系列的新闻和事件,让很多国人熟知的知名企业,如双汇、娃哈哈、立顿、蒙牛、伊利、茅台、酒鬼酒、五粮液、汇源、农夫山泉等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我们每天都在‘被科普’化学知识,就像生活在化学实验室中。移民就是不愿每天生活在担心和恐惧之中。”赵鑫最后感慨的对《中国民商》的记者说。或许我们不难理解他们的选择。当食品、药品这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没有一个人会甘愿冒着“吃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风险,让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断送在舌尖!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