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至下顺时针) 陈冯富珍、李泽钜、郭羡妮、傅家俊、李泽阶、郑裕彤、蔡卓研、张名雅及张国荣李先生(洋名Gilbert) 名符其实是一名典型的加拿大人,普丁薯条和温哥华冰球队是他的至爱。
现年36岁的李先生是一家大型银行的电脑专家,最近为了收看国家冰球联盟季后赛史丹利盃(Stanley Cup),决定留在家中工作。
他说自己锺情于温哥华的清新空气、宽敞环境以及那裡的餐馆。他的母亲、亲属和好朋友都住在温哥华。
李先生在2004年回流香港。过去八年,他将香港作为他的家。他说:「我当时想我只会在香港住一、两年左右。」
在1983年举家移民加拿大,他其后再次横越太平洋回到香港开展新生活,主要因为:机会、经济、朋友和爱情。
他不是唯一从加拿大回流的香港人。《南华早报》上星期发佈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996年至2011年期间,超过65,000个在香港出生的加拿大移民回流香港;过去15年总人数则超过153,000。
他们现已成为香港中产及富裕阶层的主要人口。他们很多当年都是通过加拿大投资计划移民到当地的。他们大都在加拿大最好的中学和大学接受教育和学习英语。
但是,港府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这个大社群,因为中国的国籍法律不承认双重国藉,而港府又尊重中国国籍法律,因此不承认他们的加拿大身份,但渥太华政府却了解这个社群的重要性。
加拿大外交部长白德 (John Baird)今年3月对亚洲协会(Asia Society)香港中心表示,根据2011年一次电话访问的数字推算,目前有295,000加拿大人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可以说,香港是一个亚洲的加拿大城市。」他续说:「若说香港是加拿大的支部一点也不夸张;若香港人认为加拿大就是他们在北美洲的家乡也是合情合理的。」
去年11月,加拿大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访港时与港府签署税务协定,加拿大官方媒体当时强调这个协定的重要性,并估计大约有30万加拿大人在香港居住。相反,港府向传媒表示,只有16,554加拿大人在香港居住。
对于他移民之前香港的模样,李先生说印象很模糊,他只记得唸幼稚园的时候,学校是在一个山坡之上,并认为那裡是花园道,但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的家人原来颇为富裕。他说:「我记得上学时不用乘校巴,因为有司机接送我,我还记得,当时我们住在薄扶林一个複式单位。」当他和家人移民加拿大时,香港有不少中产和富裕的家庭都移民加拿大,这可以说是一个大趋势。他说,基于家庭的生意关系,家人认为可以选择移民的城市只有三藩市或温哥华,但由于申请移民加拿大的手续相对简单,所以最后选择了加拿大。李先生的母亲担心,如果移民美国,她两个儿子日后可以被徵召入伍。1980至1990年代,香港约有30万香港人移民加拿大。
李先生在加拿大成长,并在当地接受教育,后来入读西门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成为百分百的加拿大人。他在大学修读商业及电脑,但毕业后因为美国发生911袭击事件,北美就业市场萎缩,所以他决定返回香港。回想当年,他离开香港时只有五岁。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地理学家贺伯特(Daniel Hiebert)表示,李先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贺伯特说,香港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部分学生表示可能留在加拿大继续升学,有时表示回到香港找寻机会,或穿梭两地工作。UBC的缩写常被人戏谑为「十亿中国人大学」(University of a Billion Chinese)。
贺伯特专门研究「逆向移民」这个现象,并曾向加拿大政府就该现象提供意见。贺伯特说,准确理解「逆向移民」这个现象对制定社会政策十分重要,他说,如果这些「逆向移民」一年住在香港,一年住在加拿大,跟著又回到香港,你会如何估计加拿大学童的数目呢?这些问题对加拿大教育政策很有影响。
这种在太平洋之间两边游走的生活方式,对物业市场产生影响,对面积相对较小的温哥华来说情况尤其明显。香港人在回归后的回流潮,还有亚洲金融危机,加上温哥华出现通缩现象等等。由David Ley 撰写《百万富翁移民》(Millionaire Migrants) 一书可以看到东亚移民对温哥华的影响。该书是这样形容当时情况的:「…离岸投资者把温哥华的资产卖掉来兑换现金,以抵销在亚洲金融市场的损失。」
西门菲莎大学研究员邓诺文(Nuowen Deng)2007年研究回流人士,发现「加拿大政治稳定及加拿大公民身份」是很多香港人决定移居加拿大的主要原因。这从移民人数可以反映出来──移民潮在1984年香港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后爆发,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移民人数急跌。1994年有超过44,000香港人移民加拿大,现时每年只有数百人,远远不及回流香港的人数。
初时李先生在父亲在香港开设的软件公司工作,并不时来回温哥华处理公司业务。他说:「我当时只想短期留港,然后再看情况而定!」但现在差不多十年了,他还是留在香港,但没有再替父亲打工,而是转到一家本地大银行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他与一名在求学时期认识的韩籍女子交往,两人之后在2007年结婚,现居于太古城。
虽然李先生说已完全融入香港生活,但他却不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说起广东话来也有加拿大鼻音。他说:「回到香港后的四、五年,所有朋友都是在加拿大或美国出生的华人。我没有太多本地朋友,但现在从国外回来及在本地土生土长的朋友都有。我以前习惯与外国朋友去兰桂坊玩耍,而他们大都很西化。」
他怀念温哥华舒适的生活环境,并认为香港太过拥挤,有时会有返回温哥华的念头,但香港工资较高、纳税较少、与太太的南韩老家也比较接近,所以他继续留在香港。
温哥华的社交生活比较沉闷,这是回流香港的青年人普遍的投诉。他说:「香港的好处是:它是国际城市,生活节奏急速,与温哥华的生活方式相比,我比较享受香港的生活。」
温哥华物业价钱近年不断上升,主要因为香港、中国大陆移民所致。李先生目前住在太古城,他在香港曾经是业主,但在最近地产市道兴旺时,他却把握机会把它卖掉。
城中名人不少都是外国回流人士,例如:
商界:李嘉诚、李泽钜、李泽楷、郑裕彤、何超琼、何猷龙、陈裕光、何定国
演艺界:张国荣、梅艳芳、谢霆锋、刘嘉玲、蔡卓研、陈冠希
运动界:傅家俊、何文乐
选美界:张名雅、张嘉儿、陈茵薇、郭羡妮、向海岚
前任及现任政府官员:陈冯富珍、马时亨、苏锦梁、梁卓伟
前任及现任立法会议员:郑经翰、陈伟业、何秀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