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肤色、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对外国人来说,有着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就被认定为亚洲人,或者更准确的认定他们为中国人。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些是从祖父辈开始就在这里生活,完全西化的;有一些是很小的时候跟随着父母过来的移民二代;还有一些是独自在这里求学、工作然后留下来的。不同的背景和生活环境,也让这些不同的人对自己有不同的身份定位,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华人认为我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认为我是中国人,那么我到底是谁?”
华人进入加拿大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过程中,对加拿大社会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从1788年第一批中国人的到来,到1923年《排华法案》的颁布和实施,直到后来种族歧视的消除,200多年来,加拿大华人在加拿大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受到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移民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来到加拿大的新老移民们也对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认识。
爱上温哥华的好山好水 内心归属充满矛盾
虽然从名义上讲,我已经是加拿大人,但我内心还是认同自己是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也是加拿大人,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办法抛弃。
——Nancy(49岁,加拿大国籍)
“1993年我和先生来温哥华旅游,觉得这里的环境太美了。”Nancy满脸笑意的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好像又回忆起了那段时光。
Nancy是1996年从台湾移民到加拿大的老移民,到目前将近一半的人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因为当年和先生来温哥华旅游,爱上了这里的好山好水,回去后就马上申请了移民,等待了3年后来到温哥华。
“当时来加拿大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多数都是因为政治事件,还有一些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接受到先进的西方教育,也有一些台湾父母不愿让儿子服兵役就移民过来的,”Nancy对记者说道,“像我们这种因为喜爱环境的还是少数吧。”
和许多第一代移民一样,Nancy来到加拿大后的生活并不轻松,因为英语不是很流利,所以根本无法融入西人社会,更不要说在西人公司找工作了。而当时在加拿大的华人主要来自香港,因此能否讲广东话成为在华人公司找到工作的一个条件。“当时真的很难,我每天都会翻很多份报纸,看上面的招聘广告,好不容易才遇到一个有台湾客户的电话公司需要招人,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Nancy回忆道。在陌生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让Nancy完全没有自己已经是加拿大人的想法,她感觉自己只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罢了。
随着加拿大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更多中国移民不断涌入,温哥华的华人群体也越来越多。Nancy和先生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也逐渐适应了这里,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Nancy已经很少回台湾了,但她却没有办法完全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虽然从名义上讲,我已经是加拿大人,但我内心还是认同自己是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也是加拿大人,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办法抛弃。”Nancy这样说道。
Nancy的先生从移民开始就保持着看中国新闻、台湾电视节目的习惯,Nancy有时也会劝先生,这些东西已经和你没有太大关系了啊,还不如多看一些本地新闻,但是先生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习惯。有时过年回台湾看望父母,Nancy的心中就会很矛盾,因为呆的时间一长,她就不愿回来,但她的意识中,回台湾是回家,是最有归属感的地方,她也曾想过以后退休了,就回台湾生活。
事实上,很多移民的第一代,即使在生活了很多年后,也很难把自己完全看作是加拿大人,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对他们的影响太深了,很多习惯已经无法改变。还有一名来加拿大40多年的移民每年农历新年的时候还保持着最传统的习惯——给亲戚朋友发红包,他的一个朋友从温哥华搬到另一个城市后,在新年的时候很惊讶的收到了他的红包,里面还夹了一句话,“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传统。”
双重文化下尴尬成长 坚定自己属于加拿大
我是加拿大人,台湾只是我妈妈出生的地方。
——Cindy(26岁,加拿大国籍)
不同于父辈们对于传统的执着,在加拿大长大的CBC(Canadian Born Chinese)或是年纪很小就随父母来到这里的人,对中国人的意识很淡薄,多数CBC会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加拿大人。
Peter和Cindy从小随父母来到加拿大,基本在这里长大,他们的生活和处事方式都已经完全西化,他们也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加拿大人。“我喜欢那些冒险而刺激的运动,滑雪、橄榄球……我上学的时候和西人同学一起玩,虽然有时不小心就得进医院,但我就是喜欢,妈妈经常为我担心,但是不试试怎么能知道呢?”Peter说道。确实,加拿大的教育方式与中国不同,注重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精神,鼓励让孩子勇敢的去探索,这与中国家长普遍喜欢让孩子学习艺术、音乐不同。
中国式的教育充满了对孩子的担忧,父母害怕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愿放手,也可能对孩子提出很多要求,但在这里成长的孩子来说,他们接受西方尊重和平等的思想,他们尊重父母,但也认为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在Cindy上学的时候,母亲很担心女儿,害怕她结交到不良朋友,总是想了解她在外面做的各种事情,但是女儿的一句话点醒了她,Cindy对她说,“你是想让我说你爱听的,还是想了解真正的我?”女儿并不避讳把所做的事,对的、错的,都告诉母亲,但前提是两个人应该像朋友一样交流、谈心,而不是束缚和管教。
不过,即使是很小年级就开始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也不能像西人一样百分百的融入当地社会,他们面临着属于他们的尴尬。Cindy从小在这里长大,她有很多西人朋友,但是相比之下,同样是CBC身份的朋友更多。Cindy的母亲对加西周末表示,她的很多新移民朋友的孩子都是十几岁才过来,他们的朋友大多也是十几岁过来的人,这些不同的小群体之间虽然有交集,但是很少。很多孩子都认为自己属于加拿大人群体,但事实上,他们还是无法轻松自如的融入当地西人学生。在接受西式教育的同时,如果孩子所在家庭的观念比较传统,那么孩子们还要不得不相容两种文化,这也让他们变得特殊。
有时过年回台湾,Nancy说会带着儿子、女儿一起,但在他们眼中,并不认为那是他们的家,“虽然经常回台湾,但我感觉很陌生,不如在温哥华自在。那只是妈妈出生的地方而已。“Cindy被问到对台湾的印象时这样说道。在她的意识里,温哥华才是家。她也和当地的孩子一样,喜欢冰球,不喜欢有点藐视加拿大的美国,体育比赛的时候,会毫无疑问的支持加拿大,会因为自己作为加拿大人而有强烈的荣誉感。对于成长在这里的CBC们来说,关于家乡的记忆可能只是父母以及偶尔回国的一些场景,他们在加拿大学习、成长,朋友也都在加拿大,和他们的父母已经完全不同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