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知青联谊会2013年活动照片
在温哥华,有一群特殊的华人移民群体,他们曾经在豆蔻年华的时候上山下乡,到农村,到工厂,到矿山去接受劳动锻炼。他们在人过中年之后,或留学或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温哥华,开启另一番“洋插队”的人生。他们曾有艰辛打拼后成功的经历,也品尝过失败和无奈的滋味,然而,无论怎样,他们对自己选择的“洋插队”生活无怨无悔,因为它是阳光的,幸福的。
抛弃舒适,选择经历
“知青”D先生在日本时已经是大学老师,也入了日本籍,收入丰厚,生活优渥。然而,在2004年,他和家人放弃了一切,选择移民温哥华,开启另一段人生。
他说,由于申请移民的时间过长,再加上在日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基础,因此当时一家人拿到移民纸登陆温哥华时,只是抱着游玩一趟的态度,并不想真正移民。但一出机场之后,全家当即决定,不回去了,因为机场里佈满各种肤色的人群,与在日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再加上机场外面的蓝天白云和新鲜的空气,这一切磁铁般的吸引住了他们。
D先生在考察三个月之后,很快就在素里买房,把家从日本搬了过来。定居之后,发现语言是个大问题。D先生称自己日语可达博士水准,但英语不行,工作很难找。女儿当时要上中学,也发现当地的语言环境不够好。于是,他们举家又搬到奇里瓦克(Chilliwack),并在那儿买了房子定居下来。女儿在奇里瓦克中学享受了纯正的英文环境,5年中学毕业后,英文水准达到了全年级的第一名并考上了UBC,就读英语要求很高的国际关係专业。
由于工作难找,D先生以近1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奇里瓦克一家特色咖啡店。他说,刚开始时,咖啡店生意很好,有时候顾客还排队。但不曾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咖啡店生意一落千丈,营业额“蹦蹦直往下掉”,几年时间周围的咖啡店都倒闭了,D先生的咖啡店还是在坚持4年之后不得不关掉。唯一让D先生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咖啡店是坚持到最后的一家。
D先生说,咖啡生意的倒闭不仅受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而且更主要的是受垄断企业的挤压。经济危机是週期性的,挺几年又会复苏,但垄断企业一旦进来,小企业根本无法生存。D先生说,就在他的咖啡店还在金融危机的震盪中苦苦支撑的时候,咖啡业的大鳄Tim Hortons到奇里瓦克开店。三五步就是一家,而且还常常搞促销,有时甚至整月提供免费咖啡。在这只大鳄的攻击之下,D先生的咖啡店没法生存。D先生在谈到这段创业经历时奉劝想开咖啡店的朋友,一定要考虑垄断企业的竞争问题。
咖啡店关掉,女儿也上了大学,D先生一家又搬回素里居住。D先生现在正积极学习英语,期待语言过关之后能找份工作。
回顾这些年的移民生活,D先生说儘管有过痛苦的经历,但胜败乃兵家常事,至今,他仍不后悔当初做出移民的选择。曾经在贵州当过五年知青的他说,跟过去黑暗的、违背人性的“土插队”相比,如今的“洋插队”生活儘管有曲折,但前途是光明幸福的,二者完全是天壤之别。
他说,加拿大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只要付出努力,这个国家是不会亏待你的。移民英语不好,国家提供免费学习;开店做生意,也没有地痞流氓或工商城管来骚扰。他说,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移民政策及幅员辽阔的自然环境,温哥华独一无二的气候,这些都是他放弃日本舒适生活的理由。
要善于Show给别人看
已经移民加拿大18年的Tim,去年刚从一家德美合资的燃料电池厂退休。与别的移民相比,Tim的职业经历一直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运行。
Tim移民前已经是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系的副教授了,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做过博士后研究的他,曾利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考察过加拿大,为移民做打算。
1996年移民加拿大后,Tim两个月内就在UBC找到了工作。Tim说,这看似很容易,但实际上他也花了很多的精力和心思。
刚到温哥华的时候,他和许多新移民一样也参加了一些如何找工作的培训班,也四处发简历,然而都石沉大海。但他也通过培训班瞭解到了加拿大很多工作资讯都是不公开的(Hiding Job),靠内部推荐。
由于他是高校出来的,擅长教学和研究,他就针对自己的专业搜集了一些研究机构的资讯,其中就有UBC的一个与材料研究有关的系。他在网站上查到系主任的电话后,就直接打电话给这个主任,电话里一聊,原来这个主任也是帝国理工毕业的,他的导师就是Tim做博士后研究的系主任,这下,两人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