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新移民的家庭出现不少问题,除找工作困难和教育问题外,原来父母与子女欠缺有效沟通及文化差异,都是新移民家庭的一个大问题,只是不很为人所知罢了。
在日前一个名为“E世代父母心”家长座谈会上,约20名父母,在座谈会上分享这方面的苦与乐。他们希望透过分享找出一个好方法来消除与子女的隔膜,能达到最初移民的目标,一家人能在新天地快快乐乐生活。
有父母指出,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子女不肯说中文,只爱说英语,甚至说法语,父母与他说中文,更有子女装作“听不懂”,把父母气得不得了。
“E世代父母心”活动组织者黄凤玲表示,在加拿大的华裔父母,由于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对如何在加拿大养育下一代面临很大的挑战。
她表示,当子女成长,他们的个人发展、就业方向、选择恋爱对象,未必与父母所期望的一致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尖锐化。
代沟、文化背景与人生的价值观的不同,让华裔移民父母与子女容易产生误会与分歧;若加上语言上的障碍,教育及文化上的差异,为人父母则难上更难。
不少移民家庭父母,都遭遇到不同程度与子女沟通的问题。
黄凤玲表示,最常见的是移民一段时间后,长时间接触西方文化的子女渐长,与父母对世情﹑交友等看法不同,与仍保存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的父母,话题愈来愈少,甚至感到难以沟通。
评论:别忘了在家跟孩子说中文
(作者:杨奉军)十年前的三月六日,我和妻子由中国大陆来到美国,稳处安身、静中求乐,过安逸的退休生活。不料三月八日在中国城见到名为《西雅图新闻》的中文报纸上有一则招聘广告:“西北中文学校招聘校长一名。”
不知何故让我心弦波动。
我承认在中国退休,壮志未酬之感确实浓厚,但是跑到异国他乡志随鸿渐的抱负是不可能产生的!?也许几十年的习惯使然,我还是立即对美国的中文学校作了初步调查,不知不觉有了“老马识途”的愿望,便寄一纸书函去应聘。
那知其实我看到“广告”的时候,广告已经过期月馀,“早已有人应聘”(学校董事会复函告之)。
算了吧,保持襟怀心境,安素离垢不也悠哉乐哉吗?何必操此淡心!
那知后来一所中文学校诚聘我妻子去任教,看中了她是中国大陆小学的高级教师,又有在波特兰大学(PSU)教中文的经历。这样我就成了妻子的“小车司机”,每个星期六送她去上课,每次去,我都必须耐心地在教室外等上三个小时。
她的校长知道我是中国大陆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教授,多次暗示要我教小孩学中文。
说来惭愧,我在大陆的35年研究和教学生涯,研究对象中有小孩,却从未做过小孩的老师。经过慎重思考,我还是心怀淳厚地同意了。
或许是偶然,或许是把我当作“术业有专攻”的“内行”,学校让我去教由12个4岁至6岁如同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组成的“小班”。
真让我哭笑不得,“骑虎离下”矣!
可慕名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个“小班”。我注定要“重操旧业”,在美国的中文学校与一群小娃娃打交道!从此,我把用心集中在十二幼儿身上,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关注华人子女的中文教育和中文学校的状况成了我的“职业习惯”。久而久之,我对华人子女中文教育形成了一整套思路,产生了走出困境的构想。我愿将其奉献给移民美国的华人朋友,不揣冒昧,共同分享!
华人移民美国漫长的历史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个是特别念旧,离人去国游子思乡,身牵异域魂系故园的情怀特别浓烈;另一个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忘子女中国语言的教育,把它当作通向母国的桥梁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钥匙。在时光隧道里,他们与母国的感情就像一束永远吸住他们相伴相随的光影。
这种浓郁的崇爱母国之情,使早期的华工于1848年在唐人区零星地办起了私塾,用粤语教授汉文。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华人的兴学状况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在政治经济如此发达的美国,各路移民有如此众多,中文学校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现象。在为美国社会培养不可计数的精英人才打基础。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掌握了中文的美籍华人更加聪明,他们有超常的索隐究源的能力,其智慧能博涉精研,其才干能架海金桥。
我们从《世界周刊》喜迎千禧年特刊所出的“北美华人世纪百态”可以清楚证明,那世纪百杰人人都是北美人中楷模、个个都是智推先觉、学启后贤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华人子女的榜样和典范,更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尤其对华人在北美社会人格价值的提高作出历史的贡献!他们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中文的纯熟和中华文化北京的厚实是重要原因。
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田长霖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华人要在美国社会争得一席之地,还要靠中文和东方文化背景建立的优势和信心。”
四十年来田先生能向美国主流社会不断拼打,“主要因为自己有强烈的东方文化基础,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他卓有远见地要求子女和美国人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谈论任何题目,当和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要像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的时候像美国人。这正是现代华人最正确、最合理的思考、判断和实践。
其实,我们所热爱、尊重和继承的传统中就包括了汉语、汉字。这传统又并非字面的,它实际上已经相当程度地融化在我们华人及其子女身上,决定着我们的喜好、愿望与追求。我们身上,包括今天的孩童和他们的后代,有否弃不了的祖先的血。倘若对它持无所谓、摒弃或强行违逆的态度,都只会给我们华人增加剧烈而无宜的痛苦。
为了使华人子女真正学好母语并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和优化华人家庭语言环境,是学习中文的基础,多深的基础建多高的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主要是指语言影响和行为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两岁至七岁半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儿童以自己的“交往方式”与凡是能够接触到的人,首先是父母,“对话互动”,发挥听觉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