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医疗问题多
许是尝尽了看病贵、医保不健全的苦,国人对加拿大这个福利国家的“看病不要钱”推崇备至,一些移民中介也往往拿医保当做招徕客户的金牌幌子,屡试不爽。
他们说的没错,这里的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去商业化”的,实行全民医保。不仅公民,甚至拥有居留权的外国移民、留学生也可以享受公费医疗。在一些省份,参保人需要每年缴纳不多的医保工本费,而在魁北克、阿尔伯特等省,就连这些费用也被免除。
但医保不覆盖私立医院,患者若没有可以在私立医院就诊的商业医疗保险,都不会轻易选择私立医院。这使得这些医院生存艰难,不得不走高价路线,甚至会高到离谱的地步,一个阑尾手术,结账后也要付几万加元。几年前曾有一对澳洲夫妇来加拿大探亲,结果妻子意外早产,因无医保,不得不去私立医院接生,巨额诊费刷爆了夫妇二人的信用卡,最后丈夫不得不飞回澳洲借钱,再回加拿大“交钱领人”。
公立医院是完全非商业化的,患者在医院治疗的全部费用,都不经过医院,而是通过医保系统划账。医生的工资也无需医院经手,而是由医保体系支付。
医生当然也不用靠着卖药养家了。加拿大的医院,医药是分家的。住院期间医院必须免费提供药物,平时开药则不是医院的职责(加拿大的医院没有门诊部),而由家庭医生负责开药,病人自己去药店购买。只是,药物价格很贵,普通的感冒药如泰诺,一个疗程的价格也要几十加元,因此都是论片零卖,处方开几片就只能卖几片,像国内整盒整盒买药的,那一定是土豪了。对于低收入家庭,加拿大政府有豁免部分药费的补贴,而普通家庭如果没有商业医疗保险,就只好忍受高药价。
但正所谓天下无免费午餐,“覆盖面广”和 “看病不花钱”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是资源短缺。据加拿大联邦卫生部的统计,全国共有医院1227所,其中公立医院1121所,私立医院仅106所。尽管全民医保解决了基本看病问题,但开支庞大、效率低下。加拿大全国仅3000多万人口,却有500万人口没有家庭医生,近100万人口在等待治疗,许多医院设备陈旧落后,复杂的医保体系导致病人等候时间长。
加拿大“候医联盟”对全国1189个专科医生处所做的调查显示,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平均要18周,且在所统计的21种病症中,等候时间超过18周的竟有15种之多,因等候时间过长导致病情耽搁甚至死亡的医疗纠纷官司,在加拿大见怪不怪,每年因看病排队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加元以上。
加拿大实行层级医疗体系,病人要先看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觉得需要,才会推荐给专科医生,而专科医生觉得需要才会送去专业医院,除了急诊室,加拿大的医院一概没有门诊部。
完成本篇文章前几天,陶短房一位朋友的父亲因一次小小的肺叶手术失败不幸去世。老人早在8年前在国内体检时就被告知应做此手术,但几次走到专科医生这一环节,都被告知“不是急需”而未安排手术,等最终认定“需要手术”时,老人身体条件已大不如前,轮候到上手术台时更是不堪负荷,最终酿成悲剧。
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2011年该省省民从家庭医生转专科医生,平均要等7.2周;由专科医生转医院动手术,平均要等7.1周;动个手术要等3个半月,更要命的是,安省是全加拿大轮候时间最短的,全国平均等候时间为19.0周,而且这一问题还在不断恶化中。陶短房的长子两岁半时尚不会说话,走正常流程申请语言矫正,等轮候到自己时,孩子已快四岁,早已成了一个话痨。
免费往往也意味着不得不忍受低质量的医疗服务。
加拿大医学水平和医疗科技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但受制于经费,医院设备却并不很先进。如彩超,在普及商业医疗的美国是普通的服务,但在加拿大却是需要自费的“选择性服务”项目,且不少医检所根本就没有彩超设备。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医院因为缺乏微创设备和核磁共振仪,多次向医疗系统申请拨款却无着落,最终不得不连年举行慈善募捐自筹资金。活动进行了五六年,仍然未完成目标,据牵头组织募捐活动的朋友介绍,医院计划添置的两台核磁共振仪仅添置了一台,而微创设备依旧不足。
近年来,加拿大改革医保的呼声不低,民调公司Ipsos-Reid曾做过调查,80%的受访医生希望医改,而加拿大医疗协会更宣称“医改非做不可”。但普通民众则不以为然,他们宁可忍、等,也不愿丧失医保的“平等、福利与公平”,让部长、总理跟自己一起排队就医,是许多加拿大人感到十分自豪的事。2004年CBC评选“史上最伟大加拿大人”, “加拿大医保之父”汤米·道格拉斯成为唯一当选者。
对华人有点小情绪
国内很多朋友都误认为加拿大和美国一样,是一个由不同族裔、不同地方移民融合而成的“种族熔炉”,不同的文化、风俗融合后,形成统一的“美国梦”式新的主流文化。
但其实并非如此。和美国的“种族熔炉”理念迥异,加拿大强调所谓“民族调色板”理念,强调尊重各少数族裔的民族特色,鼓励“多元文化”,并将“多元文化”本身作为加拿大文化的最大特色。政府也会为少数族裔保持本族裔传统拨款。在官方场合,“多元文化”是“绝对政治正确”,政客们是不敢公开说出与这一政策相抵牾的话的。
但事实上的歧视总是有的,对华裔的歧视,近些年就变得越来越明显。
主流媒体对华裔的情况了解并不缜密,如曾在报道“艳照门”事件中错用王力宏照片,指为陈冠希。很多时候,往往还会刻意回避华人的一些重大、敏感活动,如为抗议“人头税”,华裔商户曾自发在每年7月1日关门停业,为时长达数年。对此,主流媒体视若无睹,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多伦多星报》自己也承认,对华裔的报道有“刻意过滤”之嫌。
一些地方性电视台、报纸则时或刊登一些针对华裔“不良小节”的报道,在加拿大西部,这些媒体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华裔中黑帮势力较猖獗、有人种植大麻牟利,以及香港移民中“富二代”热衷飙车等颓废生活方面;而加拿大东部则对华裔卫生习惯差、在别人社区通宵钓鱼等反应强烈。各地普遍共有的反感集中在盗版影碟、假文凭、非法移民、中餐馆卫生状况等方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