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调侃,一种黑色幽默。而我读到的更多的是作为父母的一种无奈与屈服。无奈于一种社会风气,屈服于一种奢侈攀比。
养儿防老,这句话在从前,旧社会,古代很靠谱。儿女越多越好,十根指头,总能挑出几个好的,倾其所有给予,老来有靠还是有保障的。靠的是悬挂在高堂上的孔孟之道的教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今天养儿防老无论在中国大地还是在移居国外的移民中间,还有多少人能信?信的百分比有多高?不用多讲,看客心里早就都有明确的答案。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儿女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月。最近陆续听到看到不少亲朋好友儿女娶嫁迎亲,好事连连。南北城市,国内国外都有。还有很多反映现代城市生活的连续剧,文学作品,多少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流行的婚姻价值观与期望值。
恭喜之余,也暗暗叹息。叹息中国人民真的是富了也敢于追富,我们真得很穷还不敢去想像。虽然这样的叹息经常被太太讥刺为老土。
斗胆罗列一下大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儿女结婚一般行情。看看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的老土?
女儿结婚,陪嫁是至少一辆中档以上的汽车(大约二十万上下的新车),加上给男方的见面礼物以及女方陪嫁及其他的开销;至少再加另外几十万以上。
儿子结婚,红包是一套两房一厅以上没有贷款的外环以内的婚房(照现在的上海房价,至少两百万以上)。装修(至少三十万以上),蜜月还有大部分的结婚运作费。
劳力士(Rolex),欧米伽,卡地亚(Cartie),蒂芙尼(Tiffany&Co),这些国际奢侈品牌,手表,钻戒,手链,还有星级宾馆上万一桌的酒席婚礼,上万一套的婚纱,结婚照,欧洲,多米尼加蜜月旅行。都是结婚这场浩大的系统工程上的清单以及缺一不可的配套单元。
这些是中国一线城市中等,可能中等偏上家庭的例子。对于有几套房,口袋够深的父母来讲,不伤筋动骨,不影响退休生活,乐意奉献给唯一的儿女,那无可厚非。关键是大部分年轻人都以这样的系统工程来做样板而不顾自己与父母的承受能力,而百分之八十或更多的庞大费用都要从普通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的口袋里真金白银的挤出来。这样的标准不但在中国,在国际上最富裕的国家都感奢侈与不及。
问题是这是中国行情,也是文化,无关乎你是否能承受。口袋够深的,高高兴兴地包好红包,轰轰烈烈的把媳妇娶进来,把女儿嫁出去;口袋不够深的,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红包填满。这样的文化也可能造就有些人晚节不保,有些人老来无靠。无怪乎多少电视上的相亲节目要把双方的收入,房产列在屏幕上。女的也好,丈母娘也罢,把男方有房,最好无贷作为很重要的择偶条件之一。
中国现代流行的文化是与过去几千年留存下来的习俗背道而驰的。土豪要有贵族的炫耀,百姓要有富人的面子。独生子女啃老依老是天经地义;欠儿女到地老天荒是父母一生的债。父母少奉献或奉献不起,那就要背负起儿子讨不起婆娘续不了香火,女儿嫁不出去耽误一生的罪名。
可能是笔者孤闻寡陋,在加拿大,美国周围的各族同事,朋友,好一点的为儿女付清大学费用,出个Cond的头期再加结婚时的适当红包是我见过中产及偏上家庭的大多奉献。以上所列中国式结婚的庞大开支与父母奉献,很难被这里的文化所接受,也是大部分普通家庭所不能承受的。
我们都了解在加拿大心智正常的儿女一到十八岁,做父母的就没有法律与义务再去供养他们,更何况结婚。我们能奉献的,是我们乐意拿出的,也是我们能承受的。它应该不会影响你我的退休生活。作为第一代移民退休时,我们能拿到的那点可怜的养老金充其量只能是我们退休费用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费用还是要从我们自己口袋里解决。
所以奉劝各位养儿防老不奢求,养老防儿亦不必。自己捂紧口袋就行。共勉!(作者:望朴归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