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多是出于两种目的,为了自己或为了孩子。而丽坤却是为了父母、为了兄弟姐妹。为了这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是戴着枷锁移民的。
丽坤是两个人,妻子赵丽,丈夫邓坤。所有认识他们的朋友都知道他们孝顺,知道他们艰难,也知道他们乐观。大家都喜欢他们,把他俩合二为一,亲切的称他们为丽坤。
两人都来自农村,来自大山深处。移民前赵丽是县城中学的英语老师,邓坤是县农业局技术员。众所周知老师的工资是饿不死、发不起,农业局其实也差不多。两人的收入加起来才一千多一点点。他们每月要支付两边家中四位老人在乡下的生活费,一边两百。还要保佑老人们没灾没病没痛,结结实实、健健康康的,否则还得医疗费,药费。除了要负担四位老人各种各样的费用外,兄弟姐妹,叔婶伯婆,各家结婚生仔,大事小喜,都到县城向他们伸手求援。
邓坤父亲原是村干部,在家族中德高望重。他总希望在县城的儿子媳妇对乡亲们能有求必应,尽量为大家办事,给自己的老脸添光増彩。同宗同族、四乡八邻的人到县城去,不管是逛街购物、寻工求医,都喜欢到丽坤家里,或坐坐、或住住、或借钱。后来听大伙反映,儿子媳妇越来越不热情,老人家怒不可遏,跑到县城去吹胡子瞪眼睛的对儿子大加训斥,说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往后,遇到像姑姑叔叔舅舅,诸如此类亲亲的亲人要找儿子,老人担心儿子媳妇会怠慢了大家,竟然亲自带队,逼迫儿子帮忙。
可怜孝顺的丽坤,他们不愿伤老人的心,丢老人的面。小则几十,大者几百,总是借借借,而借出去的钱从来就没有要回来的。面对川流不息的队伍,他们也只能笑脸相迎,倾家招待。无论怎么节如何省,生活还是捉襟见肘。赵丽迫不得已,违反政策,在家中偷偷的办起了英语补习班。虽然小县城里靠补课得不到几个钱,但多少还是能缓解一下紧张的开支。节假日里朋友们聚会也好游玩也罢,从来不会有丽坤的份。赵丽只知道给一拨一拨的学生补课,邓坤带着儿子,买菜做饭拖地,竭尽全力的支持着妻子。
一九九八年初,邓坤一个好友邀他一起办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说加拿大空气好福利好。赚了钱,就是把一半寄回国给父母,剩下一半都能生活得比现在强。丽坤将信将疑,但是单单想到可以远离父亲身后那支令他们胆战心惊的队伍,就让他们毫不犹豫的下了决心。跟着朋友,紧锣密鼓的办理了手读。结果,朋友被拒签,丽坤却连面试都免了,直接体检。一九九九年,一家三口就飞到多伦多来了。
租了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刚刚安顿下来。邓坤打电话到县城好友家,让他帮自己向父母报个平安。谁知邓坤的父亲早已放话在朋友那儿等着他了。哥哥住院动手术了,家中借了八千元债,等着邓坤寄钱回去还给别人。
坐在捡来的沙发上,看着空空如也的 “家”,想着淼茫的明天,赵丽哭了。可是,邓坤明白,困难归困难,如果没有哥哥嫂子和全家人当年的省吃俭用鼎力相助,自己是无法完成大学学业,不会有今天的。所以,就算自己再苦再难,家里的需要就是一切。
他俩连到处走走,参观一下多伦多市容,领略一下异国风情的心思都没有,马不停蹄的开始找工作了。
十几年来,他们一直坚持每季度给两边老人寄生活费,帮哥哥弟弟建起了新房,为哥哥大儿子操办了婚礼,送弟弟大儿子大女儿读完了职业高中……
好在,国内越来越开放了,除了哥哥嫂子要留在家照顾老人,其他人都到广东打工去了,家中生活也越来越好,丽坤挣脱枷锁的曙光也出现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的儿子大二了。儿子象丽坤一样,懂事孝顺。他说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送父母去旅游,去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旅游,自己即使坐公交车去上班也在所不惜!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