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种场景在很多华人家庭里发生过,发生着,或者将要发生。母亲在厨房喊:吃饭了。子女应声而入。母亲问:好吃吗?孩子说:delicious。母亲说着中文,子女回答英语。双方都能明白对方说的什么意思,却坚持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去交流。
有位朋友讲述了他侄儿和爷爷奶奶的故事。小时候侄儿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都讲中文,和爷爷奶奶那叫一个亲。过了些年,上幼儿园了,学英语了,侄儿不仅很少叫爷爷奶奶,连行为上的亲热都渐渐没了。有次孩子离电视机太近了,爷爷过去拉孙子,小孙子一摔手连蹦了几句英语。爷爷奶奶无法与孙子交流,孙子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变得很淡漠。
另一位朋友讲述另一种场景。母亲和女儿吵架,女儿用英语反击,母亲用中文开练。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双方都听得懂对方讲什么,但,你讲你的英语,我说我的中文,这倒是有加拿大特色的中国家庭吵架模式。
讲到激昂处母亲几乎是声泪俱下:我养你十几年容易么?你这样做对得起我么?谁知道从小被西方教育浸染的女儿一点没像中国电影中的女儿一样:满怀愧疚或是含泪下跪或是对母亲说:妈,我错了,对不起。人家小俏脸儿一扬:that is my life, not yours.停了一下。女儿继续发扬“倔强”的精神:If you say more, I will run away。气得当妈的恨不得掌她几耳光子。可,不能打啊。
我问过一位嫁给当地西人的朋友。在家族聚会时,他们讲什么语言。她很明确地说:当他们家族聚会时全讲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我一句听不懂,只能猜。不是英语吗?绝对不是。他们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移民到加拿大的,到现在,孙子都有了,聚会时姑姑姨妈三舅七姥爷表兄妹们都讲本民族的语言。
那为什么人家坚持自己的语言传统就做得那么好呢?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一种维系感情的纽带。就像无论走到哪里,如果听到有人说中文我们内心都会天然地涌出亲切感。
这种你说你话,我讲我语的场景在很多华人眼里顺理成章。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传统在下一代正在流失。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