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心)我住的这座城市,华人极多,把它称作一个浓缩的中国城也不算过分。
去银行办事,工作人员的名牌下面写着广东话或国语;去药店买药,收银员能用国语清晰地报出价钱;周末去农夫市场,如果墨西哥人请你品尝的时候说“尝一尝”的时候,你不由不自觉地微笑。
更绝的是,去公园打球的时候,金发碧眼的教练客气地告诉你,他租场地教学的时间到了,当你有点恋恋不舍地收拾东西的时候,他鞠着躬对你连连用中文道歉的时候,你真是会有那么一点的恍惚。
至于周末午睡的末端,你于半梦半醒之间,听着楼下走过的人用外国人称作喧哗的国语声畅快地交谈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你会以为又回到了中国。
于是我的疑问来了:我该同和自己一样的国移说什么文呢?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我英语很不好,心中对口语流利的渴望和艳羡,使得我无论如何是要自己尽量每句话里都带着一个英文单词的。说的时候,语气还要稍微有点迟疑和停顿,就是那种长期在国外生活,因为浸淫在英文的环境里太久,所以一时情急起来,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中文来表达的抱歉的迟疑。
还记得当时我那位刚到加拿大不久的ESL的同学,她托着腮,带点为难地解释:外国人很NICE,然后顿了一下又道:真是的,有些英文真是不太容易翻译成合适的中文呢。
为了除掉我的自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对英文的学习,在长期不懈地模仿和努力下,我的英文也确实有了进步。可是我和自己人说话的时候,对英文单词的运用频率却在极力的控制下越来越低。
当然也有说英文的时候,那就是被人看低,我装作无意地转头对儿子全程讲英文的时候,然后等着对方肃然起敬地赞美:你的发音好标准啊!于是压在我心底的自卑才稍微好受一些。
真正困扰我的是去办事的时候。通常会说中文的,都会主动和我讲国语,但是也有坚持和我讲英文的,比如我申请的那间大学的咨询员,他至始至终坚持我中他英的说话方式。
他是个很好很有经验的人,不断鼓励我要我练习英文,甚至用儿子幼儿园老师教育儿子的方式来引导,然后说:瞧啊,你的英文是多么好,你要多多练习啊。
如果我是刚刚出国的新生,我可以想象那一刻我会多么感激并轻声感谢,可惜我早成了一个顽固的老油条,并最终在他幼师般的鼓励下啼笑皆非。
我最后还是用中文告诉他:谢谢,不过我的英文已经过了需要练习的阶段,我选择说中文。他嘴角露出淡淡的嘲讽,但是那最初的自卑,已经不太容易探头了。
我终于慢慢地,慢慢地觉得,刻意和自己人说英语,在我,是矫情或做作,所以如果我能够用中文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对着一个中国人用我的第二语言来表达我的意思的。
所谓多元文化,融入主流社会,我的理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保留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同英语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或铁轨。我们不是把自己掏空,不是看低自己,更不是全盘把西方的一切接手过来,并把它理所当然地当作原本就是自己的东西。那不过是廉价的,失去自己土壤的单纯模仿,那不过是对自己身份不认同的自卑。
中国现在也是经济大国了,不管我们自己人如何谦卑,那曾经呼风唤雨的美国,如今也要一再向中国伸手借钱了。如今的美国人,尤其是喜欢东方文化的美国人,渐渐把能说一两句中文作为一种时尚,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打算读一读我尚且没有全本通读过的《三国演义》了。
我很想知道,他们在学习中文的时候,是否也有我当初的不自信?是否也开始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还是仅仅出于对全球化的认同,或者仅仅作为一种友好的手势?
如果说当初我决定不对国人冒英语单词,是源于网上那国人对海外华人的调笑,使我做出了停止“说话有点洋气”的行为,那么今天我坚持不对国人说英语,是否就是对多元文化和主流社会有了自以为更深的认识呢?
要过所谓上等人的生活,英语肯定是少不了的,可是要想让异族人尊重自己,显然光说好英文又是远远不够的,我寻找的,始终只是一个轨道或桥梁,我权且把它称为语言,而我输送的,决不是别人的货物,更不是单纯地模仿甚至抄袭,那或许在交往的初期因为和对方文化雷同而被欣然接受,可是很快就会因为失去丰厚的文化土壤而日渐贫瘠。
不论怎样,我是会坚持同自己人说中文的,至于同他族人,我则要用英语这个媒介,传递给他们有我们自己灵魂的生活智慧,这是我对那位咨询员的选择,也是我对西方社会生活的选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