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常遇到需提供“无犯罪记录”的证明,由你居住地警察局审查后出具。不少新抵埠的新移民的文化休克之一,是在加拿大不少申请做“义工”的职位,也需要你提交无犯罪记录的官方文件。
去孩子们的夏令营帮忙,当大兄弟(Big Brother);去老人院帮忙,给老人牵引指路;去慈善机构帮忙,给无家可归者分发食品,甚至自家女儿的球队比赛,场外送水帮忙提鞋,主办方很可能要求你出示一份这样的清白证明。哪怕组织者跟你很熟很铁,可洋人的概念,再深的私人交情,也不能代替官方文件。
对于Volunteer英文单词的中文翻译,两岸三地有志愿工作者、志工、义工几种译法。但说的是同一件事,浅显一点说,就是干活不挣钱,帮忙白干活。
看到了文化休克了吧,在加拿大做义工,也得过五关斩六将,需要当地的警察局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自个儿是良民一个。
值得专门拎出来解释的一种义工类别,是加拿大形形色色社团组织当中的Board Member,Board Director,汉语翻译成“董事”或者“理事”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受薪的职位,也就是义工。
不少大陆背景的新移民,耳闻目睹权贵资本主义,官员们的亲朋好友在公司董事会挂虚名领高薪,不了解加拿大的社会团体董事、理事其实是义工的内情,抱怨指责这些动辄名列十多二十多位理事的社会社团,正在浪费纳税人的公款。
我曾在两个社会团体做义工,一直做到年度大会(AGM)时被会员推荐选举成为理事会的理事,也没要我出示良民证,可能因为这两个社会团体不是专门针对老人病人小孩妇女之类易伤害的弱势人群吧。
最近要去医院实习,学院必须保证每一个接触病人的学生“身家清白”,来自警察局的良民证(无犯罪记录),就成为一项必须。教授有言,你是不是良民,她说了不算,得白纸黑字,由警察局审查通过。这洋人就是讲规矩,认死理不认人,只认证书。
去年办过一回,知道加拿大的警察局门朝哪边开。对一般良民来讲,无非就是填一份表交一份钱,任凭警察们在罪犯档案数据库当中查询,看我是否跟任何犯罪有瓜葛。然后在家中坐等,盼着良民证邮寄过来。
按照去年等了四个星期才拿到良民证的经验,距开学日期提早了一个半月我递交了表格,以为可以万事大吉拿着良民证去学院报到。结果今年改了章程,好像是加拿大皇家骑警的犯罪数据库出了什么事儿,开学都一个月了,等了十个星期,那一纸良民证,左等右等,它就是不来!
打电话到警察局,永远都是事先录好的电话录音,态度倒是极为友善,知道大家急着要,实在是事出有因,让大家久等,委实抱歉之类的套话。
带教的教授网开一面,让几个没等来良民证的学生,缴款收据当凭证,先在医院学着。开学一个多月了,教授忍无可忍,下最后通牒,如果下一周还见不到正式的白纸黑字,只好按无犯罪记录审查没通过对待,踢出医院,实习课成绩为零,留级重修。
必须得当机立断了,在加拿大官僚体系的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高人指点,可以给多伦多市长写信求助,毕竟多伦多警察局是市府拨款的机构。电子邮件发出当天,收到市长办公室的回函,并附录给警察局主管的催件信。
第二天从学院回家,自动答录机中有警察局的来电留言,说文件办好了,问是直接来取,还是等邮寄。原来加拿大也有“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一说?
都火烧眉毛了,当然直接去衙门取。第三天去警察局,办事的警察又是态度极其耐烦,翻来覆去查遍了所有的文件,找不到那份电话留言中肯定已经办妥的良民证,他只好电话请示上级。
从楼上下来一位貌似警官的女警,拿走我的身份证明,电脑上鼓捣一番,最后决定当场给我制作一份无犯罪记录的官方文件。十五分钟过后,我喜滋滋地拿到新鲜出炉的良民证,啊哈,半个小时搞定,立等可取?干嘛让我痴等哑等,白白浪费了十多个星期的时间?
第四天从医院实习回家,电话留言还是来自警察局,非常客气地说,要是我不方便去取,那就邮寄吧。有没有搞错,我明明都已经拿到良民证了,这多伦多警察局的管理是怎么回事,部门之间也不打个招呼,文件发放的记载真是一塌糊涂。
第六天,我的邮政信箱,有一份警察局寄来的良民证。倒是如今每况愈下的加拿大邮政,本市邮件的投递效率蛮高的。
原以为警察局乱糟糟的官僚体制,炮制出同一份双胞良民证的闹剧便到此为止了。那晓得,大概一个星期过后,我又收到警察局邮寄来的一份一模一样的良民证,第三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刚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醒悟过来,这姗姗来迟的第三份良民证,正是按照正常程序,如果没有市长办公室催促干预,按部就班,最常规的那一份。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