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的时候,几乎从来不对我议论老师的长短。那时的他刚从中国来到加拿大不久,对于所有老师不仅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而且还相当地崇拜,老师的话对于他来说基本上就是“圣旨”。
大概从七年级开始,情况有了变化。晚饭桌上,儿子还与往常一样和我谈论他的老师们,尽管其中也不乏正面的评价,却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崇拜了。
有时,他会抱怨个别老师“宽以待己,严以待人”;有时,他笑某个老师“不学无术”,居然说-3比-2大;还有一次,他告诉我有些同学不喜欢法语老师,就故意在上课时集体去卫生间,老师也无可奈何。
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我,不太赞成儿子在背后说老师“坏话”。总觉得男孩子最好还是要宽容、大度一点,否则长大后怎么顶天立地?而且他的性格我了解,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一旦对某个老师有看法,难免会在平时有所流露,这对他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于是,我决定将此“不良倾向”扼杀在摇篮里。听孩子谈论老师,只要稍有负面的评价,我就故意和他唱反调,对他的说法提出质疑和批评。
儿子对我这种态度很反感。他生气地说:“到底是我在上学,还是你在上学?是我了解我的老师,还是你了解他们?”
儿子的话听起来很耳熟,也唤醒了我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那时候,我刚上初中。教我英语的是个中年男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怕他,尤其怕和他单独相处。他的眼神,还有说话的语气和动作,都让我浑身上下非常不舒服。
那时虽然小,什么也不懂,女孩子的直觉却告诉我:离那个人越远越好!后来发现,别的女生也和我有同感。我便将这一切告诉了父母。
善良而传统的父母,不仅不相信我对那个老师的感觉,而且还批评我不尊重老师,居然把老师想的这么坏。当时我也很愤怒,委屈地说:“到底是我了解情况,还是你们了解情况?”
那个老师果然出事了。受害者是隔壁班的一个女生。警方来逮捕那个禽兽时,恰好是大课间。当几个警察押着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
父母听说此事后,震惊极了。他们沉默了许久,一句话也没说。但后来,我又和他们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时,他们再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过我。
当年曾经被父母“委屈”了的我,如今却一不小心,对儿子犯了武断的错误。当妈妈的希望孩子宽容、厚道本是人之常情,但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似乎就做的有些过分了。试想,如果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什么事情都不和我说了,那才真叫麻烦呢!
由于生活经历太少,孩子看问题很容易偏激,有时难免会以偏概全。这时的他,其实很需要旁人的提醒和引导。作为妈妈,我不帮他,谁又能帮他呢?
想通了这一点,后来再听到孩子议论老师时,我决定先认真倾听,而后再就事论事。
有一回孩子对我说,他的某门课老师虽然看起来很友善,实际上却对同学们不一视同仁。她特别喜欢那些嘴甜、会察言观色的孩子,给他们打分也很松;而对那些性格木讷、不会讨好她的学生,却很少关注,打分也比较严格。
我告诉孩子,嘴甜、善于沟通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这样的人招人喜欢其实很正常。在加拿大,学校格外看重学生的社交能力,所以书呆子在这里的确不太吃香。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能力。反观那些善解人意、社交能力强的学生,却总有办法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这是个人能力所带来的差异,不能算是不公平。
我说:“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公平,抱怨没用,而只能去适应。你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或者不断挖掘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
还有一次儿子告诉我,有位老师喜欢向学生们炫耀自己是如何的“聪明、不吃亏”,比如在快餐店吃完饭,总要“顺手”拿回来很多一次性的餐具和餐巾纸。他还鼓励学生们也这样做。
圣诞节前夕,这位老师向学生宣布:“圣诞节送我礼物最好是购物卡。现金我也欢迎,但是送的时候要聪明点!”孩子们对此议论纷纷。
我跟这位老师有过接触,深感孩子所言非虚,可又不好当着他的面对老师说三道四,便说:“如果你确实不喜欢他的行为,就要记住:长大以后千万别做同样的事情。”
我提醒儿子,他有权利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也有权利对学校里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必须记住一个原则,就是对任何老师态度都要尊重,不能拿任何事情作为不尊重老师的借口。
自从上了高中,儿子就很少背后议论老师了。谈论起学校的事情时,偶尔也会对老师的某些做法有不同意见,但往往会故作成熟地补充一句:“没有人是完美的,老师也是普通人嘛。”
那个曾经有点偏激、叛逆的小男孩,就这样在悄悄地长大。
作者:晓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