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温哥华夏季真正到来,气温急速升高,热得人有些心烦气躁,政府在此时突然抛出了一条楼市新政:外国购房者在大温地区买房,省府将多收15%的财产转让税(property transfer tax),8月2日生效。新政又给炎热的天气添上了一把火,有的人被烧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躲在一边偷着乐,期盼这把火,能在另一方面变成清凉的水,给火热的房市降降温,期望着自己能买得起房。 笔者有点奇怪的是,社会各界此前不是一直在呼吁政府管控疯狂的房市么,抱怨当官的不作为,如今新政一出,众人却反应不一,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反对声。 真正在温哥华居住、工作,却持外国国籍的人反对新政,包括一些华人留学生,他们认为自己为当地经济做了贡献,却因新政买房要缴纳重税,不公平,的确他们是些无辜躺枪的人;有人质疑新政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很多房子买家是拿外国资金买房的有枫叶卡或加国国籍的人。不过作用还是有的,你只要看看有多少人陷入恐慌就知道,打枪是否基本打到点上了。媒体称许多海外买家纷纷毁约,宁愿舍弃定金也不愿意多支付15%的转让税。面对成本大幅增加,海外投资者大受打击,只能想其他办法或者更换投资地点;也有人担心新政会让温哥华房市陷入恐慌,房价会暴跌。 在此文中,笔者只想从一名普通华人家庭主妇的身份,来谈谈支持打房新政的四大理由: 1. 别让温哥华变成商品 笔者站在支持新政的一方,部分原因是文艺情怀爆棚,不愿意眼看着整个温哥华都演变成商品,到处充满铜臭味道。居住小区附近,很多房子前插着“For Sale”、“Sold”的大牌子,就好像大商场中一排排待售或者已经被抢购的商品,连三岁多的儿子,看牌子看得太多,都认识这些字了。实在很滑稽,他认识的第一批英文词,居然是这些。为了给孩子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不过在目前的温哥华,我不知道还能带孩子迁到哪里,看不到这种待售、已售的牌子。真是哪哪都是啊。 笔者居所周围,原来有些上了年头的老房子,住着慈眉善目的当地老人一家,现在有好几幢都改了面貌,有的被拆成平地,变身建筑工地盖新房,有的在自家原来大院子里建设新房,和老房一起出售。本来宁静的社区充满了闲杂人等、建筑车辆,挂牌出售的房子卖出去没多久,居然又挂上了另一个新的待售牌子。原来温馨家园的感觉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浮躁、投机气氛。不知道原来那些当地人卖了房子去了哪里,能否寻找到新的宁静家园? 2. 政府出招总比不出招好 虽然我很清楚,楼市新政很大程度上,是政客为选举出招,但出招总比不出招强。原来政府基本上不对楼市采取管理,对种种抗议之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被众人质疑政府之所以装聋作哑,是因为火热房市带来可观税收,对于政府的腰包来说很重要,但最终的结果是让温哥华房产市场肆意疯狂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现在总该到了各级政府出点新政策、狠政策的时候,无论政客出招的初衷是什么,如果真能让普通老百姓受益,就有可取之处。 有人质疑新政不会真抑制房价,但如何抑制房价社会各界已经争吵得太久,想出这个方法那个点子,说实话,没有哪个招数是所有人都同意的,就如没有人是完美的一样。那到底还要不要采取行动做事情,还是一直就这样争论个没完没了?如果你总是处在质疑各种方法点子的位置,就请你自己拿出让所有人信服的抑制房价的招数。既然抑制房价是大多数人的共识,目前需要找到的就是相比较更有效的方法。多收15%的财产转让税是重税么?有的人认为还不够重,应该再狠点,因为对于真正有钱的人来讲,税涨无非意味着房价又涨了些。但起码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某些还把多花钱当回事的外国买家,即使新政起到的作用杯水车薪,但总算政府有点动作。 也有人质疑新政只是政客投机行为,一边迎合民意,一边又能从外国买家身上再赚一笔。不过,理智一点说,哪个政客不是这样,如果他们这点心思没有,怎么能走上高位,掌握大权的?不管你服不服,政客们就是这样的面貌,你不服气你来,说不定从政后,不知不觉也变成这样了,也许这是政治规则。为了拉选票,政客们可以今天说这个,明天做那个,后天又变成另一种样子,普通老百姓能期盼的只有在政客出手的招数中,能较大比率获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