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两天有人开价一块钱出售一幢半独立屋的新闻(点击阅读)吗?原来这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广告,很多兴冲冲地上门报价的买家被涮了一把,搭上了时间和汽油钱不说,还惹了一肚子气。 这幢“一元屋”位于市中心Junction社区,是一套三室四卫的联排镇屋。屋子不带管理费,而且房屋维护状态良好,看起来就像全新的房子。附近有公园、学校,所有的电器都是全新的等。 房东说,他曾把房子以89万9000元挂牌出售,但最终没有卖掉,所以现在希望用这一天的竞价来快点把房子出售,而且“必须卖掉”。 现在一个“鲁尼”(loonie)能买到的,估计也只有棒棒糖了,可是这幢看起来不错的房子只要一块钱,立刻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各媒体争相报道,成了当天最热门的新闻。 很多人兴冲冲地上门报价,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经纪理直气壮、没有一丝一毫羞愧地对对辛辛苦苦上门的买家说,说“不接受70万元的报价”。 于是乎,许多预算低于这一数字的人士只好怏怏而返,搭上了时间和汽油钱不说,还惹了一肚子气。 星报专栏作家基南(Edward Keenan)表示,在地产界这种先以低价吸引目光,引人加入竞购战以不断抬高叫价的事情不算罕见。很多房主都通过这种方法,以不错的价格卖掉了房子,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这种策略。 在这种以低价为噱头的交易中,获益者是卖家、卖方经纪,可是对买家和市场呢,则毫无意义。现在的媒体动不动就写类似于“竞价大战:超过叫价40万成交”这种新闻,本来就无助于市场回归理性,而现在这种“低价噱头”越来越多,更容易挑动买家的心。 基南接着说,零售业受《广告法》规管,假如零售商在广告中以折扣价吸引顾客,但结帐时却把价格抬高数倍,他将会被控误导性广告罪名,可是房市却不受这类规管,放任卖家去玩文字游戏,而且以“价高者得”的秘密竞价方式运作,两者形成鲜明反差。他建议当局改革制度,卖家放盘时仅列出同区房盘的平均售价作为可靠指标,以取代叫价,减少价格被过份抬高的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