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几乎所有类型的房屋至少都翻了一番,根据多伦多地产局的数据,从2000年至今,多伦多房价平均上涨了127%,仅仅从2006年以来,多伦多的房价都上升了50%以上。如果你入市的时间更早,甚至早到上世纪50年代,光是靠房子你赚的钱何止倍增,英文《环球邮报》挑选了几名几十年前投资(或者自住)多伦多房地产的居民,他们的回报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1957年
多伦多地产局(Toronto Real Estate Board)是从1967年才开始定期公布多伦多地产数据的,在此之前的1940年代和1950年代,许多数据都无从比较,不过大量数据显示以前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非常平稳,屋价也稳定的上升。
Mae和Leonard夫妇于1957年买下位于多伦多Chaplin Crest街上一栋两层高的房子,当时Mae35岁,Leonard39岁,两人刚刚从美国移居加拿大,丈夫担任1家工厂的经理,管着超过200名工人,妻子在家里照看3个儿子。
房子的Lot是64英尺,当时两人花了3万500元买入。
Mae已经记不清当时两人的年收入,只记得丈夫向老板借3千元作为房子的首期付款,但是老板慷慨的的开出3万元的支票,让他们一次性把房款付了,年轻的夫妇心存感激,很快就把老板的3万元还清了。
Leonard今年去世,Mae决定把这栋两人拥有的半个世纪,也是两人唯一共同拥有的房子卖掉,房子的售出价是160万元,比当初的买入价升值52.4倍。
几十年前房屋买卖似乎比现在容易,当时没有那么多抢价战,房价也不会像今天这么离谱,几乎每天都有变化。
遗憾与建议:只要你能够承受,赶紧为自己买一套房子吧。
1958年
Ron和Joan当时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当时Ron还是实习警员,两人花了1万6900元买下位于Birchmont和Eglinton交界附近的Chelwood Rd街上一栋2层高的半独立屋,作为他们的爱巢。
买房子的首期款是1500元,其中500元是Ron自己存的,另外1千元来自遗产的继承。当时Ron的年收入为3千500元,每个月还按揭款75元,平时两人都比较节省,一有闲钱就偿还按揭,用了15年就把按揭还清了。
Chelwood Rd街上的半独立屋目前价值40万元,等于1958年他们买入价的23.7倍。
Ron早已去世,目前Joan住在多伦多北面度假胜地Moskoka湖滨的度假屋里,Chelwood Rd的房子是他们人生中购买的第一栋房屋,之前两人越搬越北。
遗憾与建议:踏出第一步吧,尽快偿还按揭欠款,开始时买房子不要太大,这样可以把开支降下来。
1967年
上世纪60年代的多伦多与现在相比大不一样,许多标志性的建筑还没有兴建,现在高档商店林立的Yorkville当时不过是嬉皮士的避风港。1967年多伦多的平均屋价仅为2万4千元,3年之后屋价大幅跳升了20.4%,平均屋价也不到3万元。
40岁的Jean和44岁的Mac当时买入Moore Park附近Hudson Dr街一栋3层高的独立屋,有40英尺的Lot,当时的价格是4万2千元。
当时多伦多平均家庭的年收入大约2万元,当时的按揭利率为4厘。
根据多伦多地产局数据,现在Moore Park附近的C9区平均屋价为250万元,等于Jean和Mac当初购入价的60倍。
Jean和Mac在此之后还买了6栋房子,目前Jean住在多伦多市区Cabbagetown的Wellesley St街上。
遗憾与建议:小区邻居永远是买房首先要考虑的,一旦决定了,就跟着感觉走吧。
1973年
上世纪70年代是多伦多房价大幅上升的年代,1970年多伦多平均房价仅为2万9429元,到了1979年,这个数字就升到7万830元。屋价大幅上升导致普通购房者难以承受,建筑商不得不减少动工量,以及将房子的面积缩小。
1973年,Nick和Rochelle买下多伦多Kecala Rd(位于Birchmont和Lawrence附近)的一栋侧复式独立屋,有3个睡房,花了3万4千元。
当时多伦多的平均屋价为4万元。
Rochelle在一家翻译公司任职,Nick在Lipton公司任会计师。
买房的首期款为3千元,其中一半是自己存的,一半是借的,当时的按揭利率高达9厘,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万1到1万3千元。
根据多伦多地产局的数据,该区域(E04)同类房屋的均价为54万元,等于当初购买价的16倍。
目前两人都退休了,Nick住在多伦多东面的Pickering,Rochelle住在蒙特利尔。
遗憾与建议:回顾过去,Nick似乎应该在这栋房子住的时间长一些,交易的费用不菲,买家永远要考虑装修和重建的费用。按揭利率不会永远如眼下这般低,记住要避免抢Offer之类的价格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