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房价高涨,一直以来盛传外资炒作是原因之一,但因加拿大及卑诗省都没有正式的统计资料及数据,造成各说各话。有人指外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金炒高房价;但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是危言耸听,甚至是「种族歧视」,论战始终没有停止,相隔一段时间又来争议一番。 日前一名曾经是地产开发商的政治顾问兰斯福特(Bob Ransford)在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专栏上指出,除非有「正确的事实」,否则所有与「外资买房」相关的辩论都是「含沙射影」、拼凑的猜测与不切实际、毫无根据的估计。 他甚至认为如果限制外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金到来购屋,可能涉及种族歧视,变成另一个反华的人头税。 但南华早报驻温哥华的华裔特约记者Ian Young对兰斯福特的言论不表赞同,尽管要求纪录「正确的事实」是共识,但他认为在原始数据从缺的情况下,许多学者从不同管道取得的数据都指向同一件事实,那就是外国资金是推高温哥华房价的主因。 他说,卑诗大学(UBC)教授雷伊(David Ley)2010年所著的「移民百万富翁」(Millionaire Migrants),曾指过去25年温市房价与移民增减的相关成正比。但每当他论及此事时,立刻会招来「种族歧视」的抨击,使得相关讨论无法继续。 此外,2011年「土地数据公司」(Landcor Data)根据大温房地产成交纪录所做的分析显示,列治文与温哥华西区豪宅买家中,有高达74%姓名为中国大陆拼法。 Ian Young强调,这些都是外国资金影响大温房价的证据,也是温哥华住房负担全球第二,仅次於香港的原因,绝非「含沙射影」或毫无根据,而探讨此议题也与种族歧视无关。 卑诗大学商学院教授萨默维(Tsur Somerville)认为,仅凭买家的中文姓名就推论这些资金来自中国,可能过於武断,因为他们也可能是出生在本地的移民第二代,购屋资金也可能是贷款。 但Ian Young指出,不管这些买家是移民或本地出生的第二代,想靠本地收入购买300万元豪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他们购屋仍是靠海外资金。 天气回暖 度假物业回春 皇家利百基(Royal LePage)地产公司一份报告指出,冬季严寒,春天又姗姗来迟,使得全国各地的度假物业市场比往年较晚挂牌,但在气候转暖後,挂牌和销售量都明显增加。 根据皇家利百基的「2014年度假物业报告」,根据各省经纪人提供的资讯,先前由於不少地区入春後仍有积雪,还曾导致一些专供夏季使用的休闲物业迟迟无法挂牌上市,但在维多利亚日(Victoria Day)长周末後,情况都获得改善,买卖双方都已重新入市。 皇家利百基总裁兼执行长索普(Phil Soper)表示,2000年至2010年的中期,由於大批战後婴儿潮世代开始准备退休,休闲度假物业市场销售达到历史高点,但随後的经济衰退让这股需求受到打击。此时带动房地产市场成长的两个主要动力,一是低利率,另一则是投资人。 到了2014年,市场主力又重新回归到各类度假屋,显示有更多加国民众又开始为自己和家人寻求一个能在周末暂时脱离城市压力的休憩处所。 另外,一些传统上最受加国民众青睐的美国地点,如亚历桑那州、佛罗里达州、加州等地的休闲物业近来价格飙涨,同时加元汇率走低,也让加国民众转而开始在本国寻找机会。 休闲物业有无滨临水滨、交通出入便利性等,都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份报告,卑省度假物业平均价格依照不同类别,落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全国平均则是13万元到80万元之间。 在卑省,滨临水边的休闲物业在弗农(Vernon)的平均价格在90万元,基隆那(Kelowna)70万元,海湾群岛(Gulf Islands)则在4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报告也指出,新趋势是买家购买度假屋(cottage)不仅当作度假用,更多的打算做为长期自住。 开发商范麦伦(Eric Van Maren)就表示,他几年前在卑省内陆规画一系列度假屋开发案时,原本设想的买主多只会把这些物业当成度假住所,但等到开始销售时,才发现愈来愈多买家打算要长年入住。 范麦伦也因此在後来推出的开发案中,都会针对潜在买家提供不同的设计,提供更大的居住空间,并附有车库等设施。这类买家多属退休人士或五年内就会退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