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者多伦多市愈炒愈热的独立屋及半独立屋市场形势,该市靠近东区唐人街地段,罕有的出现了多个独立屋及半独立屋业主欲联合卖屋,争取以大片地皮的优势吸引发展商一次性买断。虽然这5间物业还未正式入市,但以引起邻里和房地产业界人士议论纷纷。 邻居Trayes表示街坊担心未来区内的社会公屋也会被发展商收走用来重建项目。 这5间物业位于多伦多市东Upper Beach社区觉士维路(Coxwell Ave)和登打士街(Dundas St.)交界处东南角,包括51号、57号、59号和61号觉士维路,以及街角Ashland Ave上的2A号物业。其中,除了2A号平房独立屋外观新颖,有明显翻新痕迹之外,其余4间均为较为陈旧的木质结构独立及半独立的二层物业。根据市政府城市规划部提供的计算方法,这5个物业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呎。 从觉士维路该街角一字排开的几间物业被传有意集体售屋。 Ashland Ave.的该物业是5间物业中最近翻修过的一间。 记者昨日与觉士维路61号内一名男子交谈时,对方表示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并对联合卖屋的计划不置可否,并说道:“也许吧,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2A号Ashland Ave.相邻的一栋物业中的租客Daniel Trayes告诉记者,他自己在该区居住了3年多,这几名业主中包括有长者家庭及工薪家庭等,虽然社区内居民的关系紧密,但他亦不清楚究竟这几间屋主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对我个人来讲,最大的顾虑就是工程对我造成的影响,因为从我家后院若直接伸出一只扫把就可以碰到他们的窗户,”Trayes继续说道,其他临近这5间物业的有不少接受社会补助的公屋,知道这个消息后有不少邻居纷纷担心他们的房子最终亦会被发展商收走。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坊表示他是从报纸上看到这新闻,并对此表示怀疑,“如果没有发展商主动接触,谁会说服这么多间业主一起卖房子?他们这样主动去接触发展商,在谈判方面已经没有优势。”但另一方面,他亦希望交易成功,因为若有发展商购下地皮重新发展新的物业,这个社区的地价必然会上升。“我不介意建造高密度公寓,这个区现在太安静了,市议员们一直没有为改变该区的形象做出努力,那么就让发展商来改变吧。” 常年居住在Upper Beach社区的杜女士对该区物业市场了如指掌,她表示该区的物业虽然多数看来破旧,还且还存在着潮湿、洪水及偶尔受湖滨污水厂臭气的影响,但其地点交通方便,又靠近市中心,因此价格近年来持续疯长,亦有一些旧屋被推翻重建公寓的项目,并且单元起价至少50至60万。即使如此,她还是对在该街口兴建公寓建筑存有疑虑。“这个街口附近这几年新建了不少镇屋,若修建一个高层公寓会显得格格不入。” 案例较少见 没有成功案例 参与过不少买旧屋再推翻重建的地产项目“天源地产”(Land Power)总裁李志云(图)告诉本报,近年来由于市中心地皮紧缺,发展商到处努力寻找可以翻新的房源,像这种多名业主主动统一寻求发展商兴趣的十分少见,他亦没有听说过曾经有成功交易的该类案例。 李志云表示,这5名业主能够联合起来统一卖屋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这样有可能令屋价超出正常价格的几倍。但重要的是,业主最好是能在卖屋之前掌握好一些等基本知识,以免叫价不合理令发展商失去兴趣。 “发展商在推翻重建时要考虑到配套设施、未来买家的承受能力、市政府的分区法限制、重新分区的难度,此外市中心还有许多历史保护区,市政府附例第37条就限制这些区域的重建工程。”他继续说道:“如果发展商觉得要想市政府申请重新分区的过程太久,也有可能放弃,除非低价超级便宜。” 根据“天源地产”多年的开发经验,李志云例举了以下几点发展商寻找旧屋翻新的原则,首先物业地点要接近大街;第二,区内要已经有过的的发展项目,即有别的发展商已经做过类似的重新分区;第三,该区的市议员希望要改变该社区的面貌,并有意寻求市政府的支持;第四,翻新的地域要有一定的市场,未来的买家承受力要与成本价成正比。 虽然近年来多伦多市中心的地皮价格疯涨,但李志云认为这也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能够太东,也不能太西,太远的地方400元一呎的价格亦很常见。” 最后他指出,这种联合卖屋的主动方式一旦不成功,则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分开售卖的效果,因为若没有发展商对该地段地皮感兴趣,会令未来的买家看淡该地区在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根据市政府城市规划部门提供资料,Upper Beach社区觉士维路(Coxwell Ave)和登打士街(Dundas St.)交界处东南角的分区附例规定,该区属居民区,所有物业需为1至3层的住宅物业,若发展商有其他计划则需要申请重新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