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扩心病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率领的学术科研团队在扩心病基因研究中取得又一新进展。这一成果已经得到海外权威媒体的认可,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 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及50%。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1999年葛均波教授毅然放弃了在德国的优越条件,回国后,其自主创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科研学术团队,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展开大力研究。
在多年的在不懈研究中葛均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基因突变与扩心病有关,在一房室传导阻滞伴扩心病家系中找到了一个新的SCN5A基因突变位点(C→T),其位于20号外显子,碱基的变异造成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在1180位置丙氨酸由缬氨酸代替(A1180V)。突变可引起通道电生理改变(失活后恢复慢,晚期钠电流增加);临床还观察发现未发病的突变携带者运动后的心电图会发生改变。研究揭示了SCN5A突变可能影响钙平衡从而造成心肌损伤导致扩心病,而心电图表现则有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检出。前不久,这次扩心病的研究结果被心血管权威杂志《Circulation》以editor’s picks接受,并以编者按的形式予以高度评价,并且论文和编者按评论同时被纳入editor’s picks作为网页导读文章。
据悉,《Circulation》由美国心脏学会创办发行,是迄今全球最权威心血管杂志,国内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多见,此次该文章的发表,进一步见证了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骄人成果。
据了解,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肌病之一,也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其中原发性扩心病的发病率约为40/100,000,约30%的病例表现为家族遗传性。SCN5A突变是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致扩心病,还是通过心律失常继发扩心病,国际上存有争议。我们的研究扩大了扩心病的致病基因谱,并揭示了SCN5A导致扩心病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的心电图表现提前于突变携带者后期发展成的各种心律失常或心脏结构异常,有助于突变相关扩心病的早期诊断。除早期诊断外,对这类扩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如针对离子通道,及控制运动、改变生活方式等。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扩心病的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在扩心病治疗方面,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有较大差距,限制了我国相关疾病医学前进的方向与步伐。而此次发现,丰富了致扩心病致病基因谱,有助于早期发现相关扩心病患者并给予早期治疗,在扩心病诊治方面可以说是项大的突破,将推动我国在扩心病领域的国际化研究水平。同时,在临床推广和运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一项医学研究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很好的指导并推动临床医学的进展,对开拓研究新领域,攻克技术新难关,不断提高医学技术和医疗质量,满足人民对医疗技术日益增长的需要影响深远。此次扩心病基因研究领域新进展在我国扩心病乃至心血管基因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将为我国众多扩心病患者带来更多康复的希望与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