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健 康 保健 | 家庭 | 心理 | 健身 | 疾病 | 两性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保健

中年期的易患疾病及其预防

时间:2009-01-05  来源:网络  

  ㈠ 肺部感染

  由于中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膈肌、肋间肌与腹肌有所萎缩、肌张力降低、脊柱退行性变化而弯曲度增加,加上呼吸器官的衰老,纤毛运动减弱等,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如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所以中年人的肺部感染不能忽视,要尽早采取增强呼吸道抵抗能力的措施,可以预防或延缓呼吸器官的衰变,预防中年人易患肺炎的办法有:

  ⑴ 净化环境。戒烟和禁烟是预防肺炎的有力措施之一。因周围空气污染及长期吸烟可刺激响应吸道,使气管、支气管纤毛受到损害降低了防病能力。

  ⑵ 经常摄取富含维生素A和E、B2的食物。多吃糙米饭、胡萝卜、莴苣等食物,保护呼吸道粘膜、增强抗病能力。

  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调节呼吸、尽量利用横膈肌的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能使支气管肌肉松弛,提高呼吸道纤毛清除能力,以免细菌生长繁殖。

  ⑷逐渐锻炼用冷水洗脸,或冷水淋浴,避免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

  ㈡ 心血管疾病

  1.高血压 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统计40――49岁发病率为14.62%,60岁 以上为45.7%,按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50%。患病人群中90%属原发性高血压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10%是由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称继发性高血压。该病危害性大,常易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心肌梗死等症。

  2. 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按病变性质可分出血性中风(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对中年人来说,中风的危害性远超过癌症,是造成中年死亡的罪魁祸首。近年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可明确脑部病变部位及性质,对中风的及时诊断有极大的帮助,但诊断明确后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重点应做好自我保健和防治。

  3.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 主要临床表现:心绞痛,冠状动脉分支阻塞造成局部心肌梗死, 如严重阻塞、大面积心肌坏死可引起心律紊乱→猝死,中年人如发现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有早搏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有心绞痛发生,可采用揿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7-8胸椎之间棘突、二肩胛角下角相平处)按压3分钟即可缓解。如心绞痛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心血管疾患应重在预防,其措施有:

  ⑴ 人群预防。要了解高血压、中风、心绞痛防治知识及定期健康普查。

  ⑵ 注意合理饮食。低盐、高钙、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

  ⑶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起床宜缓不宜急。因姿势突然改变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会突然眼前发黑昏倒,晨起饮水,用以稀释血液,防止血粘度增高,以免引起不测。排便要注意切忌腹压过猛,以免导致中风。

  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心理平衡。

  ㈢ 糖尿病

  隐性糖尿病是中年期多发而被忽略的疾病之一,如某中年病者外阴瘙痒感染溃疡,检查滴虫、霉菌、尿糖均为阴性,经空腹血糖检查阳性,证实是糖尿病。因此,中年期患者没有尿糖并不能排除糖尿病。因中年以后的肾脏葡萄糖阈比青年人高,它阻止或减少尿糖及高渗性多尿的排出,病人没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常会因此而漏诊,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重视。并发症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白内障,未梢神经炎、肾脏病等等,对健康危害性很大。

  中年期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应注意:

  ⑴ 精神愉快,解郁解结。如情绪不稳定,七情因素会影响到血糖的波动。要培养乐观情绪,胸襟开阔,与人为善,根据自己的特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⑵ 注意冷暖、预防感冒,可减少并发症的诱因。

  ⑶ 糖尿病易生疖肿,溃破不易愈合。故皮肤清洁工作到关重要。要经常洗澡,少用刺激性肥皂。

  ⑷ 糖尿病患者须定期至门诊复查,遵照医嘱服从治疗才能控制病情。要严格掌握饮食配方。

  (四)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症

  骨质增生是人到中年后骨骼系统发生的衰老现象。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比例愈来愈高:30-40岁占36%,40-50岁占87%,50-60岁占93%。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病变。这种骨质老化性病变一般在30多岁就会发生,随着年龄增长,全身关节组织都会逐渐变性,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肾弱则骨病,肾病则骨松。所以中医学主张补肾壮阳,强盘健骨的主治方案。

  骨质疏松也是骨病常见原因之一,表现为骨骼密度减少,骨质变脆弱。女性多于男性。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更年期后妇女前臂骨析发生率是同龄男子的10倍。平均60岁以上妇女每4个人中就为中年期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明显减少,影响了钙的利用和吸收,在骨组织内表现为骨质疏松。由于骨密度的下降,可发生肢体骨析和脊柱弯曲、变形,对绝经期妇女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办法有;

  (1) 在绝经后适当补充雌激素,以达到早期预防作用。但为避免雌激素用量蓄积,而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使用孕激素。

  (2) 骨质疏松症较明显,产生骨痛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钙素――密钙息(Miacalcic).这是骨代射激素中活性最高、最可信的剂型。平时可服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片。大多数人长期服用钙质补充制剂无不良反应,但有肾结石史的人要慎用。

  (3) 由于人体不断流失钙质,因此持续从饮食中补充钙质至关重要,牛奶、乳类食品是获取钙质的丰富来源,中年人要常喝新鲜牛奶。蔬菜瓜果中也含有钙,但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蚌类、鱼类特别是可以连骨头一起吃的鱼类,例如凤尾鱼、小黄鱼都含有丰富钙质。黄豆虽然属蔬菜类,但制成豆腐,须掺加钙化物,含有大量钙质,且脂肪含量少,不含胆固醇,成为中年人最佳食品。若再要增加钙质的摄取量,可于烹煮肉或骨头汤料时,加入少许醋,便可增加钙质含量。

  (4) 戒烟。因为尼古丁会加速血中钙的排出,所以应该戒烟。由于大量酒精会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加速钙的排出,所以要禁止酗酒。

  (5) 对中年期人群须进行常规骨质松检查。可用单光子吸收比色计来测定手腕部和足部的丢失量,也可用双光子吸收比色计来测定脊椎和股骨的骨质丢失量。

  (6) 生活中要忌登高登梯接拿东西,以防跌倒骨折,家中地面要保持洁而不滑,杂物果皮、果核及时清理,以防滑倒。屋中央少放东西,以防碰倒引起骨折。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昵称: 留空为匿名
相关文章
·[保健] 人到中年 营养有道·[保健] 中年人到底要不要补肾
·[保健] 中年人每日食盐应少于10克·[保健] 中年人宜吃哪些肉呢?
·[保健] 人到中年要少吃甜·[保健] 中年健康从“蓄水”开始
·[保健] 中年保健5大忌·[保健] 中年女性的三大健康武器
·[心理] 中年男性五大心理恐惧·[求职指导] 中年女白领心理危机
推荐图片
华人移民傻眼:回趟国才知道中国物价有多高(组图)
华人移民傻眼:回趟国才知
青岛浴场开启下饺子模式 豪放美女秀事业线(组图)
青岛浴场开启下饺子模式
500性伴交换者涌入英国小村庄疯狂搞性派对(组图)
500性伴交换者涌入英国小
日史上出镜女优最多的A片 废弃村校成片场(组图)
日史上出镜女优最多的A片
揭秘朱德的六任妻子:最爱的妻子被割头示众(组图)
揭秘朱德的六任妻子:最爱
实拍横店群演的真实生活:戏头潜规则女群演(组图)
实拍横店群演的真实生活:
国外真是天堂?看看芝加哥中国城的华人住宅(组图)
国外真是天堂?看看芝加哥
图揭150年前中国人间百态 他们都怎样活着?(组图)
图揭150年前中国人间百态
风流抗日将军的传奇故事 一生拥有40位妻妾(组图)
风流抗日将军的传奇故事
乳沟都堕落了 这年头女人8个不能信的地方(组图)
乳沟都堕落了 这年头女人8
想要全裸的好去处 世界上最性感浪漫的沙滩(组图)
想要全裸的好去处 世界上
巴西,一个盛产美臀的国度:圆润丰满光泽好(组图)
巴西,一个盛产美臀的国度:
抗美援朝 为何中朝战俘十倍于联合国军战俘?(图)
抗美援朝 为何中朝战俘十
探访全球最大性用品厂 情趣产品生产全过程(组图)
探访全球最大性用品厂 情
热门点击
·中年人到底要不要补肾
·中年保健5大忌
·中年人宜吃哪些肉呢?
·人到中年 营养有道
·人到中年要少吃甜
·无线上网的危害大于有线上网
·笔记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液晶显示器有没有辐射
·中年人养生二十诀
·经常使用电脑会使眼部皱纹增加
·你知道吗?电脑关机后仍有辐射
·中年人每日食盐应少于10克
·如何缓解电脑灰尘对人体的影响
·如何预防长时间上网引起的视力疲劳
·通宵上网有哪些危害
·中年人补什么维生素
·人到中年的10种告警信号
·中年男性保健要诀
·中年人的十种疾病信号
·中年男性的营养保健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