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是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公元前88年)名臣,洛阳(今中国中部河南洛阳东北)人,生于公元前152年,有的则说是公元前141年(第一种比较可信),死于公元前80年。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少年时就很善于心算,所以在十三岁时就进了宫任侍从。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方面改革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一放方面连续对匈奴、越、西南夷发动战争,国力消耗很大,加之政府安置流民及武帝的浪费,致使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积累的国力大衰,财政危机严重。此时的大商人们却趁机牟取暴利,并不想对国家做什么贡献。 武帝为了缓解财政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卖武功爵,还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加强了国家对重要经济的控制和垄断,由国家经营一些重要经济物资,以此谋利,增加国家收入。 桑弘羊不但是政策的决策者,还是具体负责实施的大臣。从公元前120年开始,一直到武帝去世,他先后担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国家要职,和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同受武帝信任,为增加国家收入尽心尽力。在桑弘羊的领导之下,西汉政府将盐、铁、酒全部实行官营,同时,均输令、平准令,以及算缗和告缗令,统一铸币等政策也逐步实施。 均输令即由国家负责运输贩卖各地的土特产品,从中渔利,平准令即在丰收之年粮价低时,由国家高价收购,第二年粮价高时,国家再低价卖出,目的是平抑物价,维持社会稳定,也打击商人的投机。算缗即按照财产数额来向商人们征收财产税,但商人们都隐瞒不报,或者少报。于是又颁布了告缗令,鼓励百姓告发隐瞒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被告人家产的一半。上述措施基本缓解了经济危机,在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也减轻了百姓负担。但这种抑商政策也打击了商业经营,告缗令执行后,中等的商人几乎有一半破产了。 公元前87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和霍光、上官桀等四人受武帝遗诏,辅佐昭帝。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到长安,商议盐、铁等国家经济要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贤良文学派人士激烈攻击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认为这是与民争利,不符合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所以主张改变这种政策。而桑弘羊则坚持继续执行这些政策,双方发生争论。最后,除了废除酒类专卖政策,改成征税以外,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没有改变。 第二年,桑弘羊和权臣霍光在国家政策方面发生分歧,后来又和燕王旦、上官桀父子策划废昭帝,立燕王,最后失败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