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马秉智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梭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西,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用中药名写的一首诗,诗中嵌入了九种中药名,把师徒四人开山拓路前往西天取经的决心和途中遇到的艰险与困苦,描写得惟妙惟肖、传神入画。这种又写实又抒情的药名诗,让人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不但给小说增添了色彩,也更引人人胜。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寓医学于文学之中,用多种形式普及医学常识,给人很多有益的启示。如在书中第六十八回中,写孙行者到朱紫国揭了招医求贤的皇榜,入朝为国王治病。书中借行者之口强调诊治疾病要“四诊”合参的重要性时说:“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齐全:第~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与狂言;三问病源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闻问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这段文字概括了“四诊”内容。特别是这种歌诀形式的描写,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容易记忆,可与中医学中传统的“十问歌”相比美。接着又在第六十九回中描绘了“悬丝诊脉”的过程,他请国王坐在龙床之上,后按双手寸、关、尺脉象。最后综合分析说道。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那国王闻言,满心欢喜。并说“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书中还借沙僧之口说:“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日‘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又借八戒之口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把大黄、巴豆两种药物的性味、功用及特点描写的十分形象生动。 除了前面介绍的药名诗外,还在二十八回中用药名诗形式描写孙大圣因被唐僧逐赶,回到花果山后与众猎人的一场大战:“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能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这里也写进了九种中药,不但把激烈战斗场面描写的扣人心弦,也把儿女之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总之,吴承恩不但在中医药知识方面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善于把医学与文学融合在一起,写出的作品既烩炙人口,又生动有趣,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上海中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