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 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们的赞叹。陶鹰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这样一件体量并不算大的陶塑,竟产生出非凡的气魄和雄强的力量感。 黄河中上游地区先民给后人留下不少陶塑杰作。枭形壶是将壶的顶部作成猫头鹰的头面,其中可能含有某种图腾崇拜的意义。有些器物的盖纽或口嘴作成人头形或鸟兽形,稚拙而有趣。 如果说黄河流域的陶塑大都是把动物的塑像与器皿结合起来,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那么,长江流域的陶塑则是一些形体较小的单纯的动物塑像。 在湖北屈家岭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些手捏的只有数厘米大小的动物雕塑。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是经过特意烧制的陶制品,如陶鸟、陶猪、陶鱼之类,造型完整而有情趣。好像是当时在制作大体陶器之余,用剩下的泥巴即兴作出来的。不知是否专门为孩子制作的玩具,还是另有用途,总之,它们主要起娱悦性情的作用。在黄河中游早期的遗址中也有类似的动物陶塑发现。 陶塑小动物都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定居后普通饲养的猪、羊、狗、鸡等家畜家禽,反映了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观察,发生兴趣才去加以表现的 。原始陶塑的含义可能是多重的,也是比较模糊的,从而带有某种远古的神秘感和莫解的奇妙。其表现手法真实,朴实、自由、夸张、概括,一点也不雕琢,体现了一种随意美,稚拙美。它们为后来较大和较精细雕塑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秦俑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一号从葬坑兵马俑。这是一个排列有序的大型的军事方阵,出土的兵马俑大约有六千余件。奇妙的是,如此规模的兵马俑随葬却没有见过史料记载,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马踏匈奴 汉武帝时,西汉国势已经非常强盛。为了平息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决定派军反击,带兵出征的将领很年轻,名叫霍去病,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在祁连山一带,霍去病率兵先后六次打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石窟造像 云冈石窟是由皇帝和上层统治阶级直接负责开凿的,其规模宏大 ,"雕饰奇佛,冠于一世"。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有53个,造像51000尊,在砂窟上排成一座气势壮观的"雕刻群" 乐山大佛 大佛贴金彩绘,光艳夺目。一座如自天而降,如从地而涌起的巍巍大佛。施色的佛体,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对比但又协调,给人以威严、庄重、可亲、可敬之感。为了保护佛像,依山又造出一座七层十三重檐的阁楼,将大佛覆盖于其中。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弥勒佛前后经过九十多年建造而诞生。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晋祠彩塑 在圣母殿内尚存的43尊彩绘塑像中,除圣母像两侧的小像是后来增补的外,其余都是宋初原塑。在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腿上,手指隐在袖内,身上穿着的蟒袍沿着膝盖垂向座位下边,整个塑像形态显得稳定而端庄 石狮 现在最早的石狮是东汉时高赜墓前的石狮,在四川雅安。江苏句容县梁朝墓前的石狮,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陕西盛阳市唐顺陵的石狮,是武则天为其母亲杨氏陵墓建造的,是现存石狮的代表性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