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筵席在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最具标志性的便是风靡当时的烧尾宴。 缘何“烧尾”有很多说法。一说新羊入群,群羊欺生,惟将新羊之尾烧断,才得以安生。二说老虎变人,其尾犹在,烧掉其尾,方可完成蜕变。此外,还有鲤鱼跃龙门,非天火(闪电)烧掉其尾而不得过的传说。凡此种种,难有定论。但烧尾宴在唐代已形成制度,则是不争之事实。“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取名烧尾。”(《辩物小志》)后来又演化为一种协调官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以取其鱼跃龙门,官运亨通之意。 烧尾宴食单[据《韦巨源.食谱》(部份)]: 饭食点心:巨胜奴(蜜制散子),婆罗门轻高面(蒸面),贵妃红(红酥皮),汉宫棋(煮印花圆面片),长生粥(食疗食品),甜雪(蜜饯面),单笼金乳酥(蒸制酥点),曼陀样夹饼(炉烤饼)等。 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是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由此可见古今吃喝之风,屡禁而难止,虽如此,却为后世创一代名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