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客家集团民居是流行在闽、粤、赣南、桂东等岭南地区称为"客家"的人群中的一种大型民居。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汉族大迁徒,都是自个原而华南,一次在两晋,一次在两宋,全是因于北方战乱,望族大姓被迫大举合族南移,并不断南进,辗转定居于当时还相当落后的吟南,聚族而居,形成为客家。 客家恪守南迁前的文化传统,特别遵行儒礼,崇拜祖先,珍视家族团结,重土爱国并重视风水,形成为特殊的客家文化。客家集切式民居就是客家文化最具特色的表现,更多体现了晋唐中原汉族文化的原貌。 例如,客家集闭民居即可认为与东汉至魏晋时中原盛行的"坞壁"有很大关系。 "坞"字原指边塞用于屯兵的小型城堡。从乐汉中期开始,中原战乱频繁,数百年来动乱不安,各地豪族纷纷筑坞自保,一时坞壁之筑大兴,传承至今,就是客家集团民居。它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五风楼和上楼两种,还有因龙屋,其共同特点是规模巨大,围合严密,作向心对称布局,居住同一家族的十几至几十个家庭。 五凤楼沿全宅中轴线内前至后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合称三堂。下堂即门厅,中堂为家族聚会大厅,都是单层;主楼大多为三、四、五层,底层正中为祖堂,供祖先牌位,左右及以上各层为各家居室。三堂之间隔以天井,左右各有厢厅,并有通道通向横屋。所诣横屋,指与中轴平行的条形长屋,也是各家居室,由前至后层数递增,最后与主楼高度接近。以主楼为重心,两横楼如大鸟之冀左右拱卫,气势舒展若凤凰展翅,所以称为"五凤楼"。 五凤楼选择在前低后高的山脚地带,屋顶多为歇山式、屋坡舒缓,檐端平直,明显保留了较多的汉唐风格。 土楼又有方楼、圆楼两种,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围土墙特厚,常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 方楼可以福建永定遗经楼,圆楼可以永定承启楼为代表。永定遗经楼是方楼中气势最大和设计最为杰出者,后楼五层,其他三面围以四层楼,方约45米。方院内再建平房三合院,以中轴线上的祖堂及堂前天井为核心。在方楼前方附建前院,衬托出主院的雄伟,对比强烈。 圆楼和方楼差不多,只是整体为圆形,可以福建永定承启楼为代表。外环四层,直径63米,各层为内通廊式。二环以里都是平房,在核心圆院里有祖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