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分布在湘桂黔交界地区,没有受到宗教的过多影响,民间流行一种原始巫教信仰,所以,与其他许多民族不同,侗族建筑艺术成就不是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上,而以民间公共建筑如鼓楼、风雨桥等为主,包孕着更多的民俗乡情。 与许多少数民族相同,侗族的私有观念也不强,所以民居都是外向的,没有汉族住宅常见的围墙和院落。侗乡各家的交往以至全寨性的活动都较多,如歌舞庆典、议事、聚谈何日常社交等,都在摘自中心的公共空间鼓楼坪进行。鼓楼坪又称芦笙坪,即鼓楼前的一块平地,坪前与鼓楼相对常有简朴的戏台。鼓楼每寨必有,有的不止一座。全部侗族鼓楼当在500座以上。“鼓楼”侗语称“堂瓦”,即公共议事厅,又称“播顺”,意为“寨之魂”。 侗族鼓楼可分塔式、厅式两种,以塔式最多。 从江增冲鼓楼 贵州从江增冲鼓楼是典型的也是造型最好的一座塔式鼓楼,八角十一重檐,檐端略有上翘,顶部再升起重檐八角攒尖亭,檐角起翘更大,整体轮廓变化丰富,风格秀丽,总高约20米。侗家传说鼓楼是照"杉树王"的样子建造的,总体轮廓真的很象杉树,体现了侗族有关大树崇拜的观念。鼓楼内部有四根大柱直通而上,柱间长凳围着中心火塘。楼顶悬大鼓,每遇大事击鼓为号。塔式鼓楼除八角外,也有六角或方形的。 三江程阳桥:侗乡与鼓楼齐名最为人称道的建筑还有风雨桥。风雨桥又称廊桥、亭桥,就是在木悬臂梁式平桥上建造长廊,在石砌桥墩和桥台上建造桥楼。桥楼很象鼓楼,但平面只是方形或矩形,没有多角形。 侗区多河溪,风雨桥几乎每寨都有,有的并不只一座,是入寨必经之路。风雨桥既可供行人遮风避雨,又可兼作寨门,更是村民游息聚谈之所。每逢盛节,外寨亲友来会,全寨人齐集桥头,盛装出迎,唱栏路歌,奉敬客酒,赛芦笙舞,显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风雨桥的选址十分注意成景和得景,使之既能妆点大好河山,又能在桥内观赏到周围的美好景色。 侗族风雨桥 最大也最著名的风雨桥是广西三江马安寨程阳桥,跨在林溪河上,全长达78米,有二台三墩五楼。中楼最高,顶部冠以六角攒尖亭,下为方形三檐;左右两座都是方形,四檐,也是攒尖顶;最外两座为矩形,四檐,歇山顶。在桥栏下有通长披檐,覆盖桥下四层悬臂木梁。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为二台一墩三楼,中楼连附檐为方形五重檐,上面再加四角攒尖顶方亭;其它二楼矩形,四檐,歇山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