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佛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最早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当时名为新藏寺,是南汉王刘龙为应天上二十八星宿而建立的。清代(1644-1911)扩建为龙藏寺。后因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被火毁坏。平南王尚可喜为了方便向天子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考访龙藏寺故址,在康熙二年(1663)春天,亲自捐献自己的俸禄,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 殿宇仿京师官庙的样式,同时具有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首。歇山顶上盖的是素胎板,滴水。虽然历经三百多处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也基本完好。另外还有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廊庑、香积厨等大小殿堂,房舍都显得清净朴素,宏伟庄严。 雍正十一年(1733),广州知府刘庶接到雍正皇帝向全国颁发的佛教谕旨,决定选大佛寺作宣谕的地方,在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州府五大丛林之一。该寺至今依然为著名的佛教胜地,吸引着众多的信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