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在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离城二十公里。原名为龙泉寺,明正统四年到八年间(公元1439-1443)改建成"法海禅寺"。明朝弘治十七年到正德元年(公元1504-1506)又经过修建。 殿宇依山层叠而上,有护法金刚殿,面阔三间。护法金刚殿内院,左右原为钟鼓楼等。高台上有天王殿遗址和伽蓝、祖师二堂及两庑。正中为大殿。 法 海 寺 佛坛背屏满绘祥云,线条流畅,色彩明丽;左右壁绘大幅花卉,月季、牡丹、巴蕉、莲花相映成趣;上绘十方佛赴会图,如来、菩萨、天人各具神态;背屏後面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分别有善财童子、最胜老人、驯狮、象等侍从。菩萨天衣缨络,身相端严,侍从为西域武士装素,仪容威肃;老人为明代时期人装束,儒雅虔诚;北壁为《帝释梵天图》。《帝释梵天图》天神形象各不相同,具有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在同一行进活动中,生动而又有统一的布局。行动是一致的,神态各不相同。 法海寺壁画中人物形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整副构图又凝聚着唐 (618-907)、宋(907-1279)以来传统的创造,是明代(1368-1644)壁画中的最高典范。法海寺壁画质材之珍贵,制作之精丽,充份体现了宫廷营缮的华贵,画士技艺的专精,创造出美术史上这一杰出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