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之一,也叫《太公六韬》。内容由《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组成。《隋书・经籍志》里说是“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就是西周的吕尚,即姜子牙,他在古书中又被称为太公望或太公。全书用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成,语言浅显易懂。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骑兵战术,但骑兵作为一个新兵种,是到战国时才出现的,其他的内容,例如将相分职、国君避正殿以消灾凶、谈论王道霸业等,这都不是战国前所有的事,之所以说是姜子牙所著,主要是后人假托的。 《六韬》最晚在战国后期就出现了。在1972年出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里,有一部分抄录了《六韬》,残存的内容大多与现代本《文韬》、《武韬》、《龙韬》中的篇目相符,这说明在西汉前期此书已广为流传,由此可以断定,这是战国时期熟习兵学的谋士们广泛吸收周王室的文献、各种兵家言论,然后结合自己的体会编写而成的,可能是多人所写。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编定《武经七书》时,对此书有一次全面修订,现在的版本就是元丰改定本,共六十篇。 《六韬》在先秦兵家著作中是篇幅最长的,内容也很丰富。《文韬》、《武韬》主要讲政治战略,思想包括儒、道、法、纵横众家;《龙韬》以下的四部分,讲述了军队的编制、装备、军令、军纪、人才选拔、练兵方法、官兵关系、兵种配合、通讯联络、后勤供应以及不同条件下采用的各种战术。对突围战、围攻战、攻坚战、防御战、埋伏战、奔袭战、山地战、林地战、水泽战、夜战、车战、骑战、步战、火攻等不同的战法都有具体论述,比《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等书更为详细,堪称作中国古代的兵学大全。 西汉以后《六韬》开始广泛流传,唐朝以后,兵家都喜欢学习《六韬》,常引用其中的观点。宋朝时则编入了《武经七书》,武将们对此极为重视,成为必读书,可见此书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