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作文仿真模拟训练 |
时间:2009-01-07 来源:网络 |
[模拟题] 生活中经常会有拒绝与被拒绝的事,没有人是从来未被拒绝过的。即使貌美妖艳如爱芙姬瑟达,也遭到了斯巴达克思的拒绝;即使权倾朝野如曹操,也遭到了徐庶的拒绝;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拒绝美国的救济粮;孔繁森拒绝组织上把他调回江苏省城的决定,坚持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十余年……只要理由正当,欣然允诺和坦率拒绝,都是没有理由被指责的。 人与人之间,允诺和拒绝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请以“拒绝”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内容自定,文题自拟。 [构思提示] “拒绝”就是不盲从于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如学科知识、处世之法、为人之道等。我们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安静的生活,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潮流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同学们可根据话题之前的提示,撷取生活中的某一横截面,选取动人的生活场景,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用文字把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真正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独立的个性意识和做人的尊严。 此话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较小,要确定中心立意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提示材料的中心指向也很明确。不过,大家应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显然这里的“拒绝”应该更有深意,如何挖掘深入是构思的关键。比如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帮父母做家务活,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这件事为什么要拒绝?一位同学通过这一事例说明:不能因为环境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涉及到的是一个人有没有主见的问题。再比如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这件事为什么要拒绝?这位同学写道:没有了原则也就没有了人格和操守。可见,同学们写作时要善于从所选取的材料中表现出人的性格品质的问题,文章也会因此写得较为深刻起来。 [佳作展示一] 一次伟大的拒绝 □武晨星 这样一位哲人却被本邦人判处了死刑,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悲剧。苏格拉底可以选择为自己辩护,可以让妻儿求情,还可以交纳赎金……他并非没有挽救生命的办法,可他拒绝了这些,偏偏选择了死刑。在狱中等那艘催命船的一个月,他一次次拒绝朋友的好意,坚持留在狱中,决不逃狱。老头子似乎对自己这样的结局很满意,他有条不紊地交代后事,从容不迫地走向死亡。 为什么?为什么他一定要拒绝生命——难道他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 苏格拉底当然明白活着的重要,但他更加深刻地懂得,生命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理。 当一个人为了坚持真理而选择放弃生命时,他的人格因为拒绝而伟大! 苏格拉底拒绝逃狱,他知道用赎金买来的命是低贱的,用妻儿的乞求讨来的命是苟且的,而以放弃真理为代价换来的生命更是毫无自由与尊严可言。他拒绝这样可耻的生命。 是什么支撑着他如此大义凛然地拒绝呢? 善良的老人热爱着他的人民,哪怕他们把他当成危险,他依然把自己的全部——甚至是生命——奉献给这些人。老人对人性的关爱远远超过对自己的爱,即使是那些人性中阴暗的嫉妒与愚昧,他都给予善良的宽容与袒护。而这种袒护要付出的代价则是自我牺牲。珍珠璀璨的光芒背后是河蚌艰辛的放弃,完全的付出。如果说河蚌的放弃是出于无奈,因为它没有选择,那么苏格拉底在洞察一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拒绝生命,就更加震撼人心了。当时的雅典人民当然不会明白眼前这个“顽固不化的糟老头儿”所做的一切。即使在最后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他还竭力想让人们认识到省察自己的重要。而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们则愤怒地将老人推向死亡的深渊…… 无知是可怕的,它夺去了那么多先驱者的生命。可是苏格拉底千年前那次伟大的拒绝,却更加证明了知识的不屈与力量。我想,真正震撼后人的不单单是哲人拒绝生命的行为,更因为他这样做是为了和真理站在一起。 千年前那次伟大的拒绝,真正诠释了一个哲学家不朽的使命与尊严。千年后的我们恍然醒悟,流着泪请求哲人的宽恕,恍惚中好像看到善良的老人那早已预知一切的微笑。 [点评] 一个中学生能有如此不凡的见解,并且能以如此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很是让人欣赏。斯东说,苏格拉底的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件有文化意义的死亡事件。俗人们总是拿世俗的观念来看待死亡,而苏格拉底不。那“伟大的拒绝”,来自他坚强的精神力量。这一事件,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佳作展示二]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苦难 □董晓东 人类文明一次又一次地飞跃,我们习惯于退守家园享受安逸。而苦难,作为过去重重叠叠岁月的一种馈赠,似乎已成了一个老得该进博物馆的历史名词。我们常常拒绝苦难。 我们甚至也拒绝生活。一个住校的朋友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诉苦:“再不要住校了,什么都要自己来。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取饭,还要自己洗饭盒,还要——”不敢再让她“还要”下去,怕她再来个“还要自己吃饭”。也说不得她什么,连生活都懒得接受的人,要她接受苦难恐怕连门儿都没有。真为我们惭愧! 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当然没必要人人都再去经历苦难。然而,科学虽然成就了许多伟大改变,文明亦使人的四肢退化——至少我那位同学就是,但科学和文明本身还不能使我们全部和完全脱离苦难。 所以,逃避苦难是一种不智。我渴望苦难,渴望不幸联袂而来,渴望在理解了苦难的真正内涵后能够高踞于人类的所有苦难之上,能够找到非自己莫属的精神哲学。到那时,帐篷也似皇宫,而领受者,更如千年帝王。 去年,我随父母去了一趟大西北,回来后便再也不肯忘记藏胞们那张张凝重而又深刻的脸。那一群被苦难压得太久的生命啊,睁着眼我都能听到他们深沉的叹息。属于我的那份乡愁,从此便毫无理由地交给了大西北那些苦难的乡亲。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