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肥胖幼儿的逐渐增多,近视发病率迅速增高,还有脆弱的心理素质以及抗挫折能力的缺乏,各种各样的时代病正在侵蚀我们这些被父母抱大、在电视机旁长大的一代孩子,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孩子学会“挣扎” 在美国公寓的游泳池旁,一对夫妇抱着2~3个月龄的婴儿,把他赤身裸体地扔进水里,看婴儿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真是惊心动魄。也怪,婴儿竟没被呛被淹,几次反复训练后,他从水里浮出水面,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本事好像越来越大。这时在游泳池3米来深的那端跳水、嬉戏的两个5~6岁的孩子,正是这个婴儿的哥哥,据说他们也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在美国,学龄前儿童几乎都是从10米高的跳水台上跳下来,一个跳“冰棍”的小男孩才只有4岁。因为,美国人认为,社会就像是大海,人生就是在大海里游泳。从小让孩子在水中学会挣扎、学会拼搏,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而作为中国的父母,想法做法如何,何不引为借鉴! 二、教孩子走出家庭 幼儿从“独生”到独立是一个从小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伙伴交往便是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种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双向互动,取长补短,获得信息的伙伴教育是家庭幼儿园教育无法替代的。尤其是伙伴之间常伴随的争吵、摩擦、打架、冲突,随之而来的委屈、恼怒、伤痛、愧疚、蒙受损失甚至被伤害等等,都是性格的磨练,感情的磨练,然后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变得聪明,提高能力。要知道一个小伙伴,就是一位小老师,其身上的好品质会启发、影响、激励孩子。一个小伙伴就是一面小镜子,孩子可以从其身上找到差距。我们做父母的应设法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创造学会合作的教育环境。譬如:及时地送孩子进幼儿园,亲戚朋友之间的走亲访友等等,让幼儿有机会与小朋友接触、游戏、交流。在交往中,家长应指导幼儿学会沟通和交流,学会谦让和礼仪,学会体察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接受别人,奉献自己,学会做人的准则,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教孩子走近大自然 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一本无字的生活教科书。只要打开这本书,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那春天的翠绿,夏天的火红,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雪白,那天空中的大雁,河里的小鱼,地上的蚂蚁,通过观察、发现和探究,从中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让孩子走近大自然,去经历大自然的风雨洗礼,去接受大自然的艰苦磨练,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如今的孩子整天奔波于幼儿园与家庭两点一线,到公园的蓝天下去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简直成了他们的一种奢望,成了家长赏赐的一种手段。识字是学习,绘画是学习,走近大自然也是学习。让孩子置身在天地万物之中去探索知识,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感受色彩、线条、形体、声响,得到生动、鲜明、优美的形象,可陶冶其情操,丰富其知识。 人是大自然的儿子,强健的体魄离不开大自然的磨练。日晒雨淋,风雨雪电,优胜劣汰,自然的法则大致如此。让孩子回归大自然,适应大自然,走近大自然离不开艰苦的磨练。日本的孩子在初冬季节,赤着膊,穿着短裤,光着脚丫,沿着马路跑步,也许正体现了回归、适应、走近大自然的追求。 四、教孩子走向社会 社会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越来越复杂的。今天的孩子面临着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父母们为此总是放心不下,总会像保护伞一样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导致不少孩子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紧急自救等方面极端软弱无能。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天孩子入园、离园,总有那么多的爷爷奶奶背着抱着,孩子快乐玩耍的身后总跟着家长的影子,唯恐孩子稍有什么闪失。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唯一法宝是“老师老师”、“告诉爸爸妈妈”。这种精神上的缺钙现象真的到了危险的地步。 孩子毕竟处在未成年期,在生理心理方面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容易轻信受骗上当,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应变能力较差,容易在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他们不了解商品知识和消费法规,容易被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权益。诸多问题给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十分紧迫的要求,适应社会,学会自我保护。因此,作为父母,作为教师,从幼儿期就应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在生活中应有意识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独立处理危急情况。如与家长迷失怎么办?遇到陌生人或独自在家怎么办?如何对待一些突发事情等。另外应让幼儿学习一点法,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帮助孩子提高警惕,识破不法分子行恶的伪装面孔,依靠智慧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