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过程中,在跑道上设置的破胎器。视频截图
实验找出“夏季交通杀手”制伏术
高速公路70%意外交通事故由爆胎引起;记者通过实验,验证车辆爆胎后、涉水时正确处置办法
近日,网上一则“高速路上行车突然爆胎怎么办”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和大量转发,该微博也被称作“保命帖”。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了解到,随着酷暑高温的到来,汽车爆胎、自燃等“夏天交通杀手”确实有所增加。而据公安部统计,国内高速公路70%的意外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时速在160公里以上,发生爆胎死亡率接近100%。
昨日,本报综合近期频发的夏季行车问题,采访了北京警察学校车辆驾驶专家柳实教授,并逐一对夏季容易出现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实验,给出安全提醒。
实验场景:车辆在夏季行驶时,可能会遇到的交通安全隐患
实验时间:7月18日下午 实验操作者:北京警察学校车辆驾驶专家柳实教授
隐患1爆胎
爆胎后切勿猛打方向急刹车
实验目的:爆胎后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保持车辆稳定?
实验车辆:一辆桑塔纳,4个轮胎完好,胎压正常。
实验过程:在直线跑道设置破胎器(破胎器为一块可以直接割破轮胎的金属片,车辆通过后,轮胎将大面积受损)。车辆起步到达破胎器的一刻,车速达到110公里/小时。此时,轧过破胎器的左前轮爆破,冒出一阵白烟,声响很大。
第一次实验,驾驶员紧急刹车,猛打方向盘。车辆先向左侧倾斜,后又向右倾斜,车尾此时甩向左前方,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尖锐声响,轮胎焦煳味大。大约滑行100米以后,车辆已经严重偏离原行驶路线,一头扎入跑道边的草丛。
第二次实验,发生爆胎后,驾驶员第一时间稳定原来行驶路线,快速点踩刹车。每当车头有左右偏移倾向时松开刹车,车辆又可以保持原来稳定方向。大约12秒以后,车辆停止,与原行驶路线基本保持一致。
专家提醒:爆胎由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行驶中遇到尖锐物体。
柳实介绍,爆胎前车辆会有反应,驾驶员如果集中注意力开车,可以事先预知,比如异常颠簸、胎压不稳定、轮胎鼓包、方向偏沉等。
柳实表示,一旦发生爆胎,最重要的是双手稳握方向盘,平握或者10点、9点方向对握。尽量保持直线行驶不偏移,快速点刹稳住车。如果可以,不要采取制动,应依靠地面阻力,发动机的牵引力使车辆自然停住。
实验过程显示,即使排气管注满了水,车辆仍然可以启动。视频截图
隐患2涉水
积水没过车轮1/2就别涉水
实验目的:积水多深车辆不能通过;排气管进水是否就会熄火?
实验车辆:一辆普桑。
实验过程:选择一块积水最深为50厘米的洼地。车辆缓慢开入洼地,当水没过车轮2/3时,可以看到排气管已经没入水中大约一拳的距离,排气管在水下喷出汩汩的水泡,但车辆没有熄火继续前行。在洼地中央,柳实将车停住,保持怠速着车,车辆仍然没有熄火。之后,柳实将发动机熄火,此时排气管处有水回流现象,几秒钟后不再出现气泡,这表明排气管内已经注满了水。大约2分钟后,柳实继续打火着车,车辆重新启动,并没有像坊间流传的那样,排气管进水就憋死发动机,无法启动车辆。
通过洼地后,柳实打开前机盖表示,进气门的位置一般都高于保险杠,只要进气门没有进水,车辆就不会熄火。
专家提醒:根据实验情况看,积水没过车轮2/3时,车辆还是可以正常通过。需要提醒的是,“冲过去”、“在水里不能松油门”等说法有误。在涉水行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缓慢通过,因为积水有阻力,低挡高扭力的动力输出,可以保证车辆有足够动力行驶。而快速通过的话,会把本来不深的水激起水流,冲入车辆电路系统或者进气门,导致汽车熄火。
柳实建议,车与车不同,有的车辆进气门位置偏低,因此家用轿车遇到积水没过车轮1/2,就不要强行涉水了。如果非要通过,也可以采取倒车涉水的方式,避免车头入水时将水灌入进气系统。
隐患3自燃
夏季车内别放香水打火机
案例:16日7时45分,在京藏高速昌平至延庆方向5公里处。一辆旅游大巴车在辅路行驶时突然自燃。消防员用20分钟将大火扑灭。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注:因不便进行自燃实验,本报结合真实案例采访了专家。)
专家提醒:自燃多发生在夏季,因为各种管路、接口容易膨胀,造成燃油、润滑油的泄漏,遇上高温就会自燃。而电线老化也是自燃的主要原因。
柳实介绍,近年来,还有一些自燃案例是因为车内物品放置不得当,比如在车内放置一次性打火机、香水、发胶等物品。这些物品除了内置气体高温下容易爆开,很多还有酒精等易燃的挥发性物质。
柳实说,防止车辆自燃,最好的预防就是按时检查车辆,及时更换老化的线路,清洁车辆内部环境。
同时,车辆自燃也是有预警先兆的,比如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突然闻到焦煳味,或者听到噼噼啪啪的异响,应该及时停车检查。一般的自燃火是先有味,再出现烟,最后是明火。“等出现明火的时候,自己扑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柳实建议,如果扑救条件不好,应该马上跳车报警。
柳实介绍说,汽车自燃常见于电器集中部位的车头,此时最忌讳马上打开前机盖灭火,会形成烟囱效应助燃。正确的方式是,透过车格栅向内喷干粉灭火,或者先掀起一个缝,找到起火点后对准灭火。不过,在打开机器盖前,要用手背试验下机器盖温度,以防烫伤。
本组稿件/新京报记者 郭超
|